第168节 封口费-《明耀四方》


    第(3/3)页

    还比如,一个当兵兄弟犯法,被司法抓走,两司结仇,以后有什么事情,哪怕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也会相互阻止。

    开始挺好,三司衙门是兄弟,时间一久,放长至五十年,一百年,矛盾巨多。

    全国都这样,没办法,中央只好派‘巡抚’到地方临时协调工作。

    这个巡抚干的挺好,但随着农民起义越来越多,天灾越来越多,经常需要跨省出差,巡抚权力不够用。

    中央只好派‘总督’到地方协调两省,三省工作。

    所有这些巡抚、总督都是临时工,他们是人,也有老婆,也有孩子要上学,加上往返京城与地方不容易,加上造反太多,怎么办?

    最后演变成固定官职,也就是总督兼巡抚。

    这是超越三司的大官,全国只有十一个,明末期,这些总督形同地方军阀。

    此刻,两广总督,今年五十六岁,身体偏瘦,山羊胡到胸口的张同鸣,正在广州府一间学院内,为五天后北上进京赶考的十名学生送行。

    这些学生是广州,也是全省的骄傲,如果有人考中前三甲,张同鸣脸上也有光。

    事实是张同鸣还清楚,这十个学生和江南考生相比,不仅考生数量差别大,质量也堪忧。

    每一个考生后面都是商人家庭,官员家庭,生活条件优越。

    一家七八个兄弟,十来个兄弟,只有一个人被迫读书考试,家长想着状元及第,与生意齐飞。

    考生则想着得过且过,京城三月游。

    鼓励式演讲结束,一直候在旁边,身强体壮,表情焦急的士兵上前一步,在张同鸣耳边低语几句。

    张同鸣诧异,“买火炮?”

    或许是缘份,张同鸣脑海里首先想到张新。

    张新增送三十门火炮给童守义,让原本毫无升职机会的老人,从一个普通千户,升迁到指挥使。

    传言,全国二十六个指挥使的名字都挂在万历皇帝的书房里,算是藏在帝心。

    还因为王纯悟活着的时候,对张新照顾有加,张同鸣本人虽从未见过,至少也算扶持过。

    士兵微微躬身,“说是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上书建议,兵部认同的事情,让您出面,从濠镜澳购买火炮,用于对付建奴。”

    张同鸣点头,不加思索道:“让张新来广州见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