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开挂(求订阅)-《坚守我的海工时代》


    第(2/3)页

    按理说这个是市场应该被日本一口吞下,毕竟日本在包括水下干式焊接机等一系列船舶快速修理设备上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再加上从60年代开始,日本造船工业的订单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拥有大量的数量工人和技术专家。

    凭借这些优势别说吞掉港岛的船舶快速修理设备市场,就算拿下整个亚洲都是轻而易举的事。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轻而易举,让日本的相关企业有些飘了。

    既然你们的技术不行,那我凭什么卖你们成品?

    你们要是学会了跟我竞争怎么办?

    别跟我说你们不会,你那个天天吃泡菜的南韩棒子现在就这么干呢。

    有了如此想法,日本的相关企业便开始追求所谓的利益最大化,即以设备租赁替代整体的销售,从而将全产业链以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想用?

    可以呀,设备、操作、维护和检测全都是日本人,其他人全都靠边站!

    这种局面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经出现了,也引起很多关联企业和厂家怨声载道,可除了嘴上抱怨外,没有一点儿办法,谁让人日本的技术对亚洲各国属于降维打击呢。

    只是这种降维打击适用于其他企业,对于株江厂这个拥有温大伟这个大挂逼的新兴工业企业来说真就不算什么。

    日本的技术是牛,但你能牛得过开了挂的穿越者嘛?

    所以温大伟一早就注意到船舶快速修理设备这块处女地了,既然日本端着架子愣是不要,那温大伟还跟他客气啥,当然是能占就要占,不占王八蛋。

    于是在研发“后浪”水翼冲浪板的同时,温大伟召集邓凯、郑德兴等株江厂的技术核心层,开始想着船舶快速修理设备领域进军,第一个型号便是zj—119水下焊接设备。

    用温大伟的话来说:“水下湿法焊接简单、高效、便捷,对电气的要求不高,很适合我们这样的新厂上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