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高陵的目标-《耕耘贞观》


    第(2/3)页

    李泰非常清楚,别看着自己的养鸭场已经慢慢向着家禽场转变,但就实际上来说,如果没了饲料供应,这鸭禽场怕是会马上被打回原型。

    毕竟粮食才是社会的根基。

    李泰来自现代,清楚知道一切想要规模化工业化的前提就是,农业到达一定水平,拥有了一定数量的脱产人口,最后又靠工业化反哺了农业。

    如果农业水平没到达某个标准,只小打小闹的弄些一夜暴富的奢侈品那是简单。

    但想真正构建个完整的产业链,那只要一上规模,你就会发现农业与能源就会在方方面面制约你。

    如果你任性的扩大规模,那甚至会引发整个封建社会的反扑。

    最典型的就是香水之类的奢侈品,就算弄出这种东西作为奢侈品,但上限太明显了,而且非常难形成衍生的其他价值体系。

    就算现代文明已经算相当发达,但疫情前香水产业的全球产值也就200亿欧元,但粮食产业仅只中国的总产值就超过了三万亿人民币。

    更重要得是,粮食产业能根据需要衍生出新的产业体系,比如酿酒行业,比如经济作物。

    所以在李泰看来,对想要小富即安的穿越者来说,弄些奢侈品赚点小钱是正常的。

    但如果真想改变整个封建社会,那就只有两个入手方向:

    一个是能源,一个是粮食。

    在能源方面李泰是真做不到帮助他们完成能源工业化。

    这需要能从无到有建设出工业化的体系,更重要得是不仅要他懂,还要让后继者明白这些怎么从无到有构筑。

    那些什么系统,什么外挂,简单的说如果你没办法让后继者从无到有的也制造出这样完整的体系,那你死亡后,这些东西也就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尘归尘土归土。

    顶多再在以后留下一点传说,或成为被崇拜的图腾,或成为神话中的故事。

    但李泰走得道路不通,李泰想要得是走出农业工业化的道路。

    因为华夏在农业基础积累上绝对足够的,所以李泰想整合唐朝农业力量。

    种田技术几乎铭刻到华夏基因中,所以大唐缺少得并不是什么顶尖种植技术,而是不断钻研的农家体系。

    这让华夏能稳定提供农业成果,从而让这社会出现更多能够脱产的人口,让更多人不再被土地束缚,才能去从事其他的事,从而顺利完成从农业化到工业化的转变。

    马周点头道,“那我会以最快时间把这支负责徭役的队伍给组织起来。”

    李泰道:“与长安连接的这条长达二三十里的道路修建起来,就算强化了我们与长安之间的区位联系,自然也就到了下一步,强化整个关中的联系了!

    到了这步,我觉得我们需要在高陵区修建个港口,以及兴建个专门研究水路两用的船只。

    否则整个渭河地区的航运肯定会受到限制的。”

    “船只还能在路上行走的?!”听到李泰的话,马周忍不住道。

    “不知道!”李泰耸耸肩道,

    “否则泾渭两条河流顺溜而下倒好,但想要让他们逆流而上,小舟还好,但那些大船,只要到了枯水期我多是见由马匹与人力强行拖着船只逆流而上。

    这样船只向上的成本就高了,我们纵然修建起港口,也吸引不到人流来。”

    “好吧……”听到李泰的话,马周苦笑道,“我去问问楚客,看他能不能研究出这个来。”

    “其实可以把龙骨水车,筒车之类的东西与船只结合,看看能不能从水流借力或者从风力上借力。我相信我们终归能够解决掉一个又一个困难的!”

    李泰对着马周鼓励道。

    “还是先把码头和造船厂建设起来,至于能不能研究出来就要看楚客的了!”马周道。

    李泰点头道:“总而言之,我们建设高陵县,就是以农业学府为根本点,完善整个高陵的配套基础设施,最后想办法打通高陵与整个关中地区的联系,使得高陵成为整个关中的枢纽!

    这就算是高陵地区的全面规划,你在实际工作中若有什么要改的,也可以因地制宜修改。

    毕竟我只管规划,具体操作还需要你来实行!”

    “大王放心,这件事情大王已规划得明白,接下来看我便是!”马周自信道。

    李泰听到马周这么说,也松了一口气,两人具体在细节上继续商量,不过到这时候基本上就是马周在说,李泰在点头了。

    两人一直商量到了鸡鸣,马周才红着眼去睡觉了。

    李泰张开眼睛,见白鹤已在给自己准备梳洗的事物,李泰道,

    “白鹤,昨天我与宾王商谈的会议纪要可是记录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