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争夺话语权-《朕不吃这一套》
第(2/3)页
“你看看刘瑾、李宽他们,虽然不是朝廷命官,却也不比他们差。”
谁说不差?那下面不是始终差了半截儿么。
老天啊,皇上不会是要我净身,入宫当宦官吧?
皇上啊,我唐寅虽然夫妻反目,可也不想当宦官啊。
不过,唐寅到底还是机灵人,《骗廷杖》那事儿有了教训,这回也就没有轻易表态。
“你这差事,不当官最好,正适合白身之人。”
“草民甘为皇上效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没那么严重,就是写文章骂骂人。好人当然是不能骂的,不仅不能骂,还要写文章赞扬。骂的都是坏人坏事。”
“大明时报你也看了,这就是朕的主意。你的差事,就是今后编撰这份报纸,你为总撰修。”
办一份大明时报,朱厚照酝酿已久。
他准备目前暂时出十天一份的旬刊,对开四版。
除了时政新闻,还有士农工商,医疗卫生等信息,同时还可以办一个科普园地,普及科学知识。
现在印刷书籍仍然是一个比较浩大的过程,成本比较高,书籍普及率很低。
这份报纸,还可以作为一种书籍来使用,帮助那些穷人学习文化知识。
从南宋以来,官方对城市的控制越来越松,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尤其是到了现在,市民社会已经逐渐形成。小说等文学作品逐渐出现,报纸也有了受众。
出版一份报纸,已经成为可能。
报纸本身可以卖钱,还可以刊登广告赚钱,在经济上已经有了盈利的可能。
更加重要的是,朱厚照需要自己的舆论阵地,传达自己的思想。
以前都是文人掌握话语权,社会舆论、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等都是文人说了算,其他阶层甚至皇帝在内,都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朱厚照的目的,就是把话语权从腐朽文人那里抢过来,用新思想逐渐武装大明百姓。
报纸的受众,面向所有人。
当然,目前识字的人还不多,但是可以通过读报人的形式,让那些不识字的人也能听懂,
甚至还可以让说书人在说书的时候,向听众宣读。
报纸全国发行,可以通过驿站传递,也可以让经商的商人们携带,甚至购买倒卖。
朱厚照相信,大明社会绝对需要这样一份报纸。一份报纸一文钱,在经济上也承担得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