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事到急处思周瑜-《颠覆三国记》
第(3/3)页
如何应战曹操,硬拼,还是智取,如何智取等,诸般决策,都需周瑜一人操心,别人代替不了。
本来周瑜对与刘备的联合,没怎么上心,认为刘备不过数千人马,六姓主力又不随从,抗曹的主力,还是孙氏兵马。
但驻守偃月城,与诸葛亮对接上,商量具体细节时,周瑜才惊讶的发现,刘备在不显山不露水之间,已然把南郡、江陵、江夏的大部分县城兵马,收拢麾下,兵力有数万之多,远超十姓、四族任何一家。
再加上徐庶和诸葛亮大张旗鼓招募来的兵马,刘备的实力,已是不可忽视,足以左右荆州归属,决定战争走向。
认识到这一事实后,周瑜对刘备,空前的重视,事关刘备的事宜,更是事必躬亲,生怕别人态度倨傲,以上位者自居,无谓得罪刘备一众,徒生事端。
这个时候,正是刘备撤退新野,前来偃月城的时刻,也是周瑜与刘备方来往最为密切的时候,是最为关键的时期,两军后面能否竭诚合作,这个时间至关重要。现在孙权来人,让周瑜回柴桑,从内心讲,周瑜真不愿回去,怕耽误前线大事。
但事都有个轻重缓急,孙权那边,已是火烧眉毛,必须立刻处理。若孙权那里搞不定,孙刘联盟就是画饼。周瑜略一权衡,便做出回柴桑见孙权的决定。
周瑜把军务、尤其是与刘备有关的事务,做了详细安排,便急匆匆登船,赶往柴桑。一路上,周瑜收集柴桑各方情报,及至柴桑城,周瑜对整个柴桑的形势,已是了解的八九不离十。
周瑜位高权重,行动再低调,也瞒不过柴桑的那些有心人。“周瑜此时回来,定是为当下久议不决的对曹大计而来。”所有人,一听周瑜回到柴桑,第一时间便想到这个。
周瑜潇洒风流,言谈风趣幽默,平素与柴桑任何一方,都来往的很好。各方均觉得,自己与周瑜谈得来。所以,周瑜一进城,就不断有人前来拜访。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