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回邺城-《颠覆三国记》


    第(2/3)页

      当然,鉴于曹操对王珣不信任,王珣的角色,在黄顺嘴里全换成祖蓝。

      曹操很用心的听着,听完后只做了一个评价:纸上谈兵。

      按黄顺的意思,这一切,都将发生在河西。而河西,无论曹操还是黄顺,都不熟。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做跟踪盯梢这样隐秘的事,极端危险,既容易跟丢,又容易暴露。

      曹操点出黄顺方案中的最大缺陷处,却没有给出解决方案,只让黄顺去邺城与曹植谈。对付墨氏的任务,曹操已经交给曹植全权办理。

      黄顺不禁再次佩服曹操的用人,曹植与黄顺关系最好,由曹植牵头办理,确实能够与黄顺配合默契。而且,这种拿不上台面的活,也确实是曹植来经手,最为合适。

      因为在黄顺看来,曹操给曹植的定位就是家族的守护者。当家族繁荣昌盛时,没有曹植什么事,曹植大可以诗酒女乐,纵情人生;但一旦家族遭遇危险,台面上的曹丕、曹彰等辈无法应付时,就该曹植出手了。

      这次对付墨氏,曹操启用曹植,再次印证了黄顺的这个判断。

      如此一来,黄顺就没有必要在潼关大营长待,曹休已经带领虎豹骑向蒲坂开拔。按曹操的说法,一月之内,拿下潼关,没有任何问题。

      既然曹操敢说没问题,那就一定没问题。羌兵的事,曹操也说了,本来就没打算让他们活着回河西,在潼关战场歼灭羌兵主力,早就在曹操的计划之中。

      这样,黄顺便收拾行装,再次踏上归程,前往邺城。

      在邺城,需要黄顺处理的事情就繁杂的多,多是生意上的往来。尤其是与曹氏秋意斋的生意,更需要黄顺与曹丕、曹植、曹宇等人沟通到位。

      塞外的生意,黄顺没想独吞,从一开始,黄顺就准备与曹氏合作共赢。现在,黄顺已经在定襄和榆林一带,开拓出一片广阔的市场,河西那边,将来更有可能是主市场所在。

      货品来源有了,如何周转、运输,以及寻找潜在商家,就迫不及待的摆在黄顺案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