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曹仁难缠-《颠覆三国记》
第(2/3)页
曹仁不服气,他可不是官场新手,而是有着丰富的地方官工作经验。在曹仁的认知中,只要掌握了一县的县官、县丞和主簿,县官掌一县全局,县丞掌握衙役走卒,主簿掌钱粮捐费,就能掌握住县里的一切。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官场真理。哪知在襄阳,曹仁却碰到了钉子。
为此,曹仁特地去了一趟襄乡县了解情况。得知自己下派的三人,在县里完全被孤立,说什么根本没人听,自己的一系列公文,就是一堆废纸。
这下可惹恼了曹仁,他知道,地方的小民没这个胆子,肯定有人在背后为他们撑腰。最大的可能就是夏吟坊。
于是,曹仁在襄乡县,亲自带着县官、县丞和主簿,下乡催粮,他要见识见识,这些刁民是如何的猖狂,敢抗拒朝廷命官。
来到一家有着宽敞宅院的一处人家,家主姓毛,是襄乡县最大的地主。曹仁亲自上前敲门,说明来意。毛姓家主非常客气,殷勤的延请他们入堂,上茶、摆盘伺候。
家主一身儒服,浑身上下透着一股书卷气,说话也是慢条斯理,给人感觉他说出的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一个唾沫一个钉,不容反驳,不容质疑。
家主告诉曹仁,多年以来,他们缴税、缴捐,都是与十姓派下的官员交接。年成不好时,不足的部分,十姓予以补足,等收成好的年头,连本带利还给十姓即可。如果碰上大灾荒,百姓活不下去,还是十姓派人出面救济。
现在,朝廷要调整缴纳方式,他们小民不好说什么,只希望朝廷能如十姓般做法,体恤小民生计,不强征硬派。但朝廷管那么大一摊子,哪顾得上襄阳一隅。朝廷再体恤下情,也比不上十姓做的周全。
再说,朝廷的流官是流水的换,摊上个横征暴敛的父母官,一县的百姓都要跟着受苦。一个官一个样,百姓难有长久的安乐日子过。而十姓不同,他们的根就在襄阳,换不了。十姓的做派,是能一辈辈传下去的。
所以,在他们小民看来,既然都是缴税纳捐,面临两条门路,当然希望与十姓打交道,而不愿与朝廷的流官交往。
毛姓家主的话,虽然说得婉转,却是向曹仁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我可以给你缴税纳粮,但年成不好时,你能保证让我活下去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