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曹操的算计-《颠覆三国记》


    第(1/3)页

    有许蒙在前面提醒黄顺,黄顺自能从曹丕有所删减的叙述中大致还原事情的原貌。

    很显然,南郑包围战传到邺城,曹操第一个想到的便不是如何派兵久远,而是如何趁此机会,让孙刘交恶,甚至刀兵相见。孙刘之所以能够联盟成功,就是因为曹氏的强势,让二虎不得不相拥取暖。

    但现在,曹氏一败荆州,再败汉中,再败南郑,如果曹氏这次连江陵一郡的兵力都抵挡不了,很显然其实力不再构成对孙权或刘备的威胁了。那么,孙刘之间固有的矛盾就会凸显,譬如江陵城的归属问题。

    但这层意思,曹操还不能明确着表示出来,因为曹操明白,邺城上下,多得是对方的眼线。自己如果把这想法说出来,说不定,就会有人把它传话到孙权和刘备那里去。那曹操就一番心血白费了。

    所以,曹操不动神色,又要顺利推行自己的计划,就不能自己出面对付关羽的进攻。让曹丕来主持这场战争,曹丕毕竟没有经历过大战,初次掌握兵权,想法一定很多。想法多了,战争的目的就多了,目的一多,前线的将领就会无所适从,关羽是宿将,这样的安排,要赢关羽,难上加难。

    也就是说,虽然不知曹丕是如何输的,但曹操显然早就提前预知到曹丕的失败。甚至,这就是曹操所希望的结局。

    但一味的示弱显然不行,做的太过,也会引起别人的怀疑。而且,襄阳一带不能交给关羽,这更是一定的。

    既然曹操早就决定,要黄顺在襄阳自立,这个时候,若能由黄顺出面,以十姓的力量,击退关羽的进攻。不但关羽退兵的目的达到了,顺便黄顺在襄阳自立,隔断曹氏的兵力存在与孙刘两方的接触的目的,也达到了。

    没有近在咫尺的曹氏大军的威胁,不愁孙刘两方不掐起来。

    这样安排虽然很妙,但黄顺毕竟远在河西,如果黄顺一直不回襄阳,时间上就不允许曹操如此安排。仿佛命运安排好的一般,黄顺被黄婉贞一封家书火急火燎的召回襄阳。黄顺赶回来了!这样,时间上就恰巧的不能再巧。

    如此天衣无缝的设计,任孙权和刘备身边的谋士再厉害,也猜不出,这些运作背后,竟然藏着曹氏如此的算计。

    曹操的这些谋划,就算黄顺完全知晓,也没有任何想法想去从中破坏,甚至,黄顺还会有暗中促成的冲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