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讨价还价-《颠覆三国记》


    第(2/3)页

    黄顺显然没有想过这个假设性问题,一时不好回答,便反问道:“不知子文兄有何良策应对?”

    曹植哈哈笑道:“就当这是你军师生涯的第一个献策好了。也算是入门考试。这关过不了,这军师你还是不要当了。”

    装修问题,维修计划还没有。维修什么时候完成,特别是吊顶。拿出方案,怎么维修,达到验收合格、交付的目的。

    曹彰一愣,捂着脑袋笑道:“看来我要及时转变身份才行。这种情形,以前都是我要幕僚拿意见的。现在,费脑筋想办法的人,换成我了。”

    曹彰想了想,说道:“机密泄露,后果一般是严重的,而且只有后果暴露出来后才会被人发觉。处理起来已经是事后很长时间了。

    处理这类问题,很敏感,毕竟参与机密的除了我,都是三少的绝对心腹,都是为三少所深信不疑的人。

    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我想,对参与机密的要员,三少可另设一督查衙门,每位要员身边公开配置监督官员,就是防止要员在生活中不小心泄露机密。一点机密泄露成既成事实,也能责成这些监督官员,锁定嫌疑人,查清案情。

    这涉及到官制的设计,非我所长。我只能大致提个建议,详细的规划,需要三少另找合适人选予以完善。”

    曹植点头道:“这倒是阳谋的做派。朝廷中尚设有谏议大夫,职责就是监督百官的一言一行,密报皇上。襄阳既然自立,就算规模小,不设谏议大夫,至少,相应职责的官员还是要有的。自古流传下来的官制,总有它的合理性。”

    黄顺思索着缓缓点头道:“不错,子文兄这么一说,倒是提醒我了。之前我只是考虑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从来没有考虑过监察的事情。现在看来,就算再怎么信任,该有的监察,还是要有。

    我既然能拿出钱来养那么多闲人,再拿出一笔钱,建立一个督察衙门,也费不了多少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