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孙权的外交安排-《颠覆三国记》
第(2/3)页
其他两路使者暂且不提,陆琳这一路的主要使命,就是说服黄顺,在即将来到的战争中保持中立,同时希望借助黄顺的力量,促成江东与曹氏的妥协。江东愿意向曹氏称臣。
这正是孙权老到的地方。刘备对孙权恨之入骨,派谁去也没用。派张端过去,不过向刘备表明态度,能说通最好,说不通,至少能从刘备那里带回第一手情报,孙权可以据此作出相应安排。
派去邺城的是阚泽,外交上极有手腕,是孙权身边不可多得的人才。阚泽跟随孙权的时间长,对孙权的心思最为了解,有阚泽出马,可以随机应变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就算不能达成协议,至少,能够确保两军交战时,曹军不会对江东下手。
无论是张端还是阚泽,都是代表着孙权,他们的使命,也只对孙权负责。但陆琳身为四族中人,出使襄阳的使命就不那么单纯了。除了完成孙权交付的任务,四族对陆琳肯定也有交代。
相比于刘备的难以妥协和曹氏的利益至上,黄顺无论与江东还是刘备,关系都很紧密。江东与刘备大战,近在咫尺的黄顺的态度,最为重要。可以说,黄顺偏向谁,谁就能赢。
对此,孙权最为简单的应对,就是像上次偷袭江陵一样,还是以陆逊为大都督,率领诸将抵御刘备大军。陆逊领兵,又是在荆州范围内打仗,陆逊肯定会就近要求黄顺提供各种方便。
而且,陆逊领兵,黄顺就不可能再有偏向刘备的风险。顶多做到中立撑死。没有外力影响,在地利严重偏向江东的战场应战刘备大军,孙权想不出任何输的理由。
如此简单就能解决黄顺这边的风险,但孙权显然不愿采用。孙权不希望四族的影响扩张。在孙权这里,借助战争的力量,提高自己的实力,提拔自己的将领,才是最终的目的,四族,顶多帮帮场子,决不能让他们唱主角。
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孙权自己的将军领兵,黄顺的态度就不明朗了,尤其是,诸葛亮现在就在襄阳,更增加了黄顺偏向刘备的可能。所以,为了消除这一风险,孙权必须事先与黄顺做好工作。
要对黄顺做工作,仅仅派出自己的人是不够的,自己人与黄顺交涉半天,最终达成一致,回来四族却不认账,等于一切推翻重来。只有派出四族的人,由四族的人代表江东,与黄顺面谈,才是效率最高的选择。
尤其现在,江东的政局已经出现了第三位参与者:东顺阁。孙权要是独揽外交大权,不容四族插手,万一四族联手东顺阁对孙权施压,孙权到时候就被动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