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密旨-《颠覆三国记》
第(2/3)页
刘备虽然没有听从赵云的建议,但还是谨慎的留下赵云和陈到的白耳兵殿后,没有跟随大军一起出发。
刘备的这一举措,可以说最终拯救了蜀汉大军也不为过。正是赵云和陈到的白耳兵,关键时候挡住了陆逊兵马的追杀,并于战场诛杀掉其前锋朱然,这才止住了败势,让刘备的残兵得以顺利进入白帝城。
仅此功劳在手,换做他人,早已经官位飞扬其上了。但赵云依然原地不动。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子龙的话,很是中肯,就该如此。”李严主动说道,以示自己的觉悟。
李严敏锐的感觉到,朝堂即将发生剧变,自己必须紧紧跟随脚步,不能掉队,否则,自己虽然贵为顾命大臣,但一样免不了闲置的命运。
而且,李严就任荆州方面,势必要与诸葛亮和黄顺搞好关系,这个时候,李严当然不会傻乎乎的站出来,与诸葛亮唱对台戏。
对诸葛亮的崛起,李严虽然顾忌,却并不十分担心自己会被诸葛亮比下去。李严的小心,不过是建立在他想在荆州方面做出成绩,不得不倚靠十姓而已。
李严如此笃定,自然有他的倚仗,而最大的倚仗,则是他手上刘备的一纸密折。
以刘备的小心,不可能放任黄顺如此轻易的打入他的内部,翻江倒海的。如果不是情势所逼,刘备定然毫不留情的加以拒绝,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可能。
即使现在迫于无奈,刘备必须接纳黄顺入局,小心的刘备依然准备了后招。李严就是刘备的后招选择。
在刘备看来,把黄顺限制在荆州,就算黄顺牛到天上,也不会对成都政局造成什么影响。
唯一可虑的就是诸葛亮在成都,而且掌握军政大权。如果诸葛亮和黄顺一个在内,一个在外,里应外合,这力量就大了。
所以,刘备必须阻止这一情况出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