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 蜀汉形势-《颠覆三国记》
第(2/3)页
这样,在政治上的博弈,荆州就占据了优势。偏偏黄顺看不到这点,竟然自作主张,与江东媾和了。
当然,魏延也理解黄顺的做法,毕竟,荆州是独立的,不拿朝廷一文钱,一个兵,黄顺不愿意朝廷的手伸到荆州来,就必须独立应付江陵的战事。一旦江陵的战事久拖无期,荆州的人力和财力消耗不起。
这就是双方眼界的区别,黄顺的眼界只在荆州,而他魏延,却着眼于整个蜀汉。相比之下,高下立判。
而魏延,不仅赢的漂亮,还大胆在西凉开辟了新战场。西凉在汉中之上,对汉中是持久的威胁,魏延出兵西凉,朝廷谁也不会,也不敢说魏延半个不字。
而西凉不仅在汉中之上,也在关中之上,曹魏丢了西凉,关中就时刻处于魏延的兵力威胁下,势必要在关中常年驻扎重兵。这对曹魏来说,是不能接受的结果。曹魏会像孙权争夺江陵一般跟魏延争夺西凉。
而从关中到西凉,地险难走不说,粮草也不容易转输,对曹魏来说地形极为不利,而魏延,只需扼守险要即可,费不了几个兵,几个子。
但魏延却可以借此对朝廷大开口,要兵,要粮。这样,魏延就有了挟制朝廷的资本。
仅此,还不能满足魏延的胃口,诸葛亮在朝中,魏延自认不是诸葛亮的对手,自己的这些心思,一定瞒不过诸葛亮去,必须趁早把诸葛亮赶出去。所以,这才有了后来的魏延公开遗诏的事情发生。
诸葛亮为了大局,辞去丞相之位,丞相之位空缺,马上就有人盯上了这个位置。一个是早有准备的魏延,另一个,则是还在平叛战场上的李严。
李严平叛不利,固然有叛军实力强大,准备充分,又有当地世族的支持等因素,李严自己怠于用兵,也是主要的主观因素。究其原因,是因为荆州之战,诸葛亮没有派他前去主持,反而派了关平前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