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朱砂痣19-《快穿之我给气运之子送温暖》


    第(1/3)页

    那个毒药传染的非常迅速,不过短短三天时间,探子就传来消息,说敌军已经出现颓废之像。

    于是朱正松又找几个将领来商议要事。

    “探子来报,敌军大部分已经感染传染性毒,各位觉得是现在攻打敌军?还是再等等?”

    现在攻打必然是可以的,但是肯定还会有一些伤亡。

    而如果再过段时间去攻打,那么敌军肯定会伤亡惨重。

    “将军,末将觉得还是要再等等,等敌军已经完全没有战斗力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兵不血刃。”老周说道。

    另外一个瘦一点将领有些犹豫,他说:“根据探子来的消息,这毒药来的之猛烈,我们虽然没有中毒,可是能保证在攻打的时候不会感染上吗?”

    顾安说道:“瑶娘子说过,除了她带回来的解药,其他的解药已经全部摧毁,如果是这样来说,敌军手上定然是没有解药的。”

    这事情大家都知道,所以说了等于白说,但是顾安的话还没有说完,他说:“我们可以放出消息告诉敌军我们手上有解药,那么要想活着,就投降。”

    顾安的话让在座的人都陷入了沉默。

    朱正松说道:“皇长孙殿下可有把握陛下是想主和?”

    顾安说道:“有没有把握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必须上书给陛下,所以大将军,写信吧。”

    “我的建议是,刚才的计划也要同时进行。”

    大将军觉得,顾安的方法其实是最好,这样可以将伤亡降到最低。

    当然,如果不顾及敌军的生死,那么把时间拖到最后也是可以的。

    可是如果敌军几十万大军死于传染性毒药,全军覆没,即便不是他们国家的人,也会给人毛骨悚然的感觉,心生悲凉。

    所以能够把伤亡降低,自然是最好的。

    “好,那就按照皇长孙殿下的法子来办。”

    如此,今天的会议就算解散。

    外面的风有些凉,转眼要过年了,边境的条件很艰苦,但是却有一种独特的风景。

    “看来这场仗要打完了。”顾安说道。

    他眺望远处,说道:“如果没有闹闹,估计这场仗的结局是反转的。”

    浮光双手环胸,并不反驳对方的话。

    按照原剧情,的确如此,顾安被俘虏,朱正松死于毒药,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堪称历史上最悲壮的事情。

    这个国家是保住了,却也元气大伤,只能暂时依附其他国家。

    可悲可叹。

    “你说传递消息给敌军,这场仗的确是能赢。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中毒的是你们,敌军会不会选择和你一样的结果?”

    不会。

    顾安知道不会,可是他也不是敌军那些人,他们这个国家本来就是喜欢和平,不喜欢侵略的,和敌军是有本质区别的。

    但是顾安还是问道:“闹闹觉得我太心软了?”

    浮光淡淡的说:“我只负责保护你的安全,至于其他,你们自己看着办。”

    她不会过度的扰乱位面秩序,只要这个位面不崩塌,气运子不黑化,其他她都不会过多干涉。

    顾安却小心翼翼的拉着浮光的手,说道:“我就知道闹闹还是喜欢我的。”

    浮光依旧没有说话。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两天时间过去了。

    虽然他们把消息传了出去,但是敌军一直没有动静。

    当然,这不是他们可以干涉的事情了。

    而八百里加急的边关战事信件也以极快的速度传往京城。

    这封信里面不止是询问了接下来是主战还是主和,并且还说了浮光的事情,她立下的奇功。

    当今皇帝身体并不是很好,毕竟年纪大了,很多朝政事务都是由太子接管。

    然而这次信件却让皇帝龙颜大悦,身体也好了不少。

    皇帝当即对太子说:“你看看信件,看完之后和朕说一下你的看法。”

    太子接过战事信件仔细看了,顿时也高兴起来。

    “边关大捷,这是喜报。”太子说道。

    皇帝坐直了身体,他说:“那你看看是主和还是主战?”

    太子和皇帝关系极好,两个人又共事多年对彼此的脾气也是十分了解,所以太子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说道:“儿臣以为,若是敌国能拿出合适的条件,以及多年不侵犯我国的条约,那么当主和。”

    皇帝点点头,对太子的说法很是满意,于是又问:“那依太子所言,这谈判应该谁去?”

    太子沉吟片刻,道:“言慎虽然沉稳,但尚且年幼,处事也并不是特别的好。如果再让一个外交官前去,恐怕时间过长,会节外生枝啊。”

    皇帝也是点头,却也不说话。

    太子考虑了几分,便说道:“父皇,这个瑶娘子,儿臣倒是知道一些。”

    皇帝对瑶娘子虽然好奇,但是觉得这个时候不是谈论一个女人的时候。

    “此人虽然是女子,但是能屡建奇功,并且独闯敌营还能拿到军事防御图以及解药,并且可以全身而退,那么由此可见,此女不仅武功高强,这谋略,也是一等一的。就儿臣来看,可以让言慎和朱大将军去谈判,此女也可以参与。”

    皇帝沉吟片刻,觉得太子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于是点点头,说道:“可,就写信吧。”

    太子点头,他让身边宦官笔墨伺候,他来写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