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舆图前的独自思量-《我撞破了皇帝的女儿身》


    第(3/3)页

    内心思忖完后,李云棠又将目光落回了地图上;他惊奇地发现,不少地名旁边,都标注有少则一列、多则数列的汉字。

    乍一看,感觉就如同后世某视频网站上,时不时出现的弹幕一样,颇为有趣。

    李云棠来了兴致,瞧见一条最长的“弹幕”在舆图右上角,约后世大兴安岭附近,足足五六列之多;便移来一旁的梯子,顺着攀爬了上去。

    他凑近一看,上面写着:

    “故大鲜卑山也。

    建虏遗关外,南失而北补之,遂驱术赤兀鲁思人据此;

    适太宗北征,破盛京,虏首北遁;

    太宗遣将以兵数千逐虏首,卒于此山破得之,斩以徇;

    后以鲜卑立元魏故,易其名为魏阙山。”

    这事情李云棠也听小皇帝说过,建虏自从被赶出关外后,由于无力南侵,学了他们精神老祖宗——金国女真人的北失南补之策(即攻南宋,从而弥补国土被蒙古侵占的损失),反向应用了一下:

    打北边的毛子殖民据点,以补偿南边被不断压缩的生存空间。

    虽然地盘是烂了点,但对手也弱啊。

    简而言之就是,我打不过汉军,还打不过你么?

    或许是盛京终究比圣彼得堡近了许多,因此毛子一度被赶出了黑龙江流域。

    同时太宗皇帝李愙率军亲征,破了盛京也没抓到那名鞑子酋长,便遣了名偏将带几千人去追击,一直追到那魏阙山中,才擒获了他。

    不过李云棠心中有个疑问,怎么《太宗实录》里,还叫毛子为斡罗斯,到了这地图上,怎么就成术赤兀鲁思了呢?

    这不是金帐汗国的别称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