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为照顾这些疑难杂症病人,蒋明娇修建了一个小医馆,叫仁心堂分堂,供病人与家属治病时居住。病人由医学院丙等班学生与家属共同照顾,家属若忙不过来,可雇佣东山附近村落中妇人来照顾。 无论是病人或是家属,居住时都要付给学生一定费用。 这一举措并未引起不满。 反倒明码标价的公平收费,让许多病人及家属安心,愈发敢往东山医学院来了。 食堂原是供医学院学生教师们及这些病人和家属们一日三餐的。自从霜成雪作坊与浴春酒作坊都搬来,东山雇工们愈来愈多后,这食堂规模就不断扩大,开始向东山所有人开放。 食堂由女子庙女人们全权负责,除却要向蒋明娇交地租外,其余收入皆可自由分配。 食堂食物皆采购于东山的庄户人家。 自打定主意把作坊全挪到东山后,严颐陆续几次将附近五千亩土地,包括佃农都买下了。 东山的庄户们因为人多地少又地力不足,一向京城过得最苦的。 蒋明娇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排队买到一个白瓷大碗水煮鱼后,曾百坐在大堂里吃饭,听见了隔壁着两个人的议论声。 “二狗子,你家闺女在浴春酒坊找到事了吧?一个月一两银子呢,那可真是发了!” “是呢!我们家就这么一个闺女,我以前还成日发愁,担心我们两个老人家走了以后这孩子怎么办。到了东山就不一样了。她鼻子灵能闻出酒的味道好不好,那么多人去报名就选中了她,一个人赚得比我们家半年都多。我就是现在走了都能闭眼了。” “你们家真是走了运了。” “你们家也不坏,现在这食堂每天不就是在你们家进货,现在每天都能有稳定进项了吧。你看你都舍得来食堂打牙祭了。” “哎,要是我家狗子能撑到这时候就好了,他还那么小,就差一口米就能活下来……” “哎别说了,日子都是人过出来的,咱们现在不都跟泡福水里一样了。我就认准了一条,只要跟着女神医,我们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对一定会越过越好!” 这一对话在食堂里重复过许多次,曾百默默扒着饭,对女神医崇敬更增添三分。 女神医福泽了太多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