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顺手将一个饮尽的酒瓶摔下。 郑管家沉默地递过一个酒瓶,望着陈王又一饮而尽后,道:“王爷,您不能再喝了。” 陈王却再次伸出了手。 这回郑管家沉默许久,才又递过了一个酒瓶。 陈王再次一饮而尽后,趴在了桌上,几不可闻地喃喃道:“你说我满口谎言,无一句真话,可当我的人生便是一个笑话时,我又该如何自处呢?” 郑管家垂头不言。 砰—— 陈王顺手将一个白瓷酒瓶甩飞,纵意地一挥手道:“你方才说蒋公子写了一篇《问天》檄文?让王府底下的人都帮忙,一天之内本王要京城皆闻《问天》一文。” 郑管家恭敬应是离开。 忽然,他身后低低地传来了陈王的自言自语般的喃喃声:“问天?你蒋奕文敢这般问天,本王又将在何处去问这天呢?” 郑管家脚步一顿,才复而拔腿离开。 · 事情不出程贺所料,在几方势力地暗中推动下,在近百名考生的竭力传播下,那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与那篇名叫《问天》的檄文,迅速传遍了满京城。 科举鬻题,是极受天下文人唾弃的罪名。 历年以来,但凡被传出科举鬻题的官员与考生,都将被文人与百姓们连番唾弃。 但…… 这次却大不相同。 比起科举鬻题罪名,最先广泛传播的是那篇名作《问天》的檄文,再然后是蒋奕文‘可敢斗’的慷慨陈词,最后才是蒋奕文慷慨激昂地做《问天》檄文与‘可敢斗’的陈词的原因。 ——他被冤枉鬻题。 先入为主的印象是根深蒂固的。 最起码这一次百姓与文人们,第一反应并非唾骂这等作弊小人,而是半信半疑地问:“以蒋公子为首的二十名考生,究竟是否真被冤枉了。” 若非被冤枉后屈闷的真情实感,他又如何敢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出让人随他斗这世间一斗的豪言,如何写得出《问天》这一泣血慷慨的传世檄文?” 民间舆论因此吵成好几派。 一派坚持地认为蒋奕文与二十名考生乃是被冤枉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