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设计-《三国骑砍》


    第(2/3)页

    大仗、烂仗打了一辈子,战争嗅觉还是很敏锐的,同时也比诸葛亮自信。

    刘备略略思索形势,反问:“无有万余湘军助阵,丞相就不敢放手施为?”

    “陛下,自与曹操争汉中以来,州郡无岁不战,实有民怨,不可不察。”

    诸葛亮展臂,手中羽扇指着南方:“彼辈素无大志,不比孙权之害,无需急于一时。若南中战事反复、胶着,为天下笑,必使曹丕、孙权有机可乘。”

    “不,这正是良机所在。”

    刘备眼珠子一转,与诸葛亮互视:“孔明,可知朕计策?”

    诸葛亮敛去眉宇那一缕笑容,倒持扇作揖,面容十分庄肃:“陛下不宜设弄险计。”

    刘备抬手轻摆,不以为意:“事在早晚,谁能免之?”

    见诸葛亮关切模样,刘备心中沉甸甸,转而又取出一封关羽的私信,从桌上推给诸葛亮。

    他不言,诸葛亮也不语,细细研读内容,彼此自有默契在。

    这种默契彼此交错,一起维持着大汉基业。

    见了这封内容很多的书信,诸葛亮也不由沉眉,思索其中可行性,和危险。

    刘备不着急,静静等候诸葛亮的答复。

    关羽前脚流放了犯事的十七名少年,后脚就把孙大虎流放……这种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孙大虎就是一根扎在大汉帝国官吏、士民眼睛里的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赐死,让孙大虎以思念家乡的方式病故,体面离世,也保全汉室威仪。

    可刘禅夹在中间,肯定不能用粗暴、冷酷的手段惩治;何况孙权做下的事情,迁怒孙大虎算什么事?

    至于孙大虎三四月的身孕,跟孙大虎本人的命比起来……这种事情也没有可比性,已经发生,能把孙大虎遣送江东,勉强也算收干净尾巴,没给孙权钻营的漏洞。

    一个有孕,未成形的胎儿流产,在这个年代里实属正常。

    至于孙儿,有一个罗侯刘封刘公苗的遗子,也能算是帝室之胄,自己的孙儿;另一个燕王刘封刘公胤也没闲着,很快也要把两个儿子送到江都,也可能送到自己膝前。

    实际不缺孙儿,缺的是贴心的陪伴者。

    刘备静静等候,诸葛亮却陷入两难……流放孙大虎后,谁来当大汉的太子妃,谁来今后母仪天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