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君臣信任危机-《重生之吴霸春秋》


    第(3/3)页

    “伍子胥性格嫉恶如仇,对吴国可能没有多少归属感,但是,对大王,伍子胥断然不可能背弃!”

    “伍子胥这一次伐郑,可能是急功近利,并没有忤逆大王诏令之心意。”

    庆忌闻言,只是摇摇头道:“不管伍子胥出于什么缘故伐郑,抗命不从,是事实。”

    “我吴国没有功过相抵,也没有刑不上大夫的说法……”

    庆忌是不会原谅伍子胥的这种行为的。

    公然违抗庆忌的王命,即便伍子胥是出于好心,好心办坏事,庆忌也绝不能姑息。

    这是庆忌的底线,不容挑战!

    倘若庆忌这一次不但没有责罚伍子胥,既往不咎,世人可能会称赞庆忌贤明,有容人之量。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庆忌“好欺负”,要是人人都学伍子胥这样,来一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庆忌作为一国之君的威严,岂不是会一再的被践踏?

    王权,不容挑战!

    不过庆忌对待伍子胥,必须要把控好一个度。

    张弛有度。

    不可否认,伍子胥文武兼备,是一名不可多得的良将,而且为庆忌出生入死,为吴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伍子胥的功劳很大,但是这绝对不是他可以不尊王命,擅自出兵的理由。

    就好似李云龙一样,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闯出的祸事也不少。

    伍子胥见到有机可乘,就率兵大举进攻郑国,生怕贻误有利的战机,这一点是可取的。

    什么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因为将军领兵作战,战机往往稍纵即逝,容不得国君的胡乱指挥。

    就好似历史上的隋炀帝杨广的征高句丽之战,其实战略、战术都不差,只是杨广的控制欲太强。

    对于前线作战的将领,杨广还要遥控指挥,最后导致隋朝的征高句丽之战连连失败。

    难道杨广不知兵吗?

    不,杨广曾经率领大军南下灭陈朝,也带兵打仗过,只是坐镇后方遥控军队,谁敢保证不出差错?

    82中文网

    /90/90361/29914329.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