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中原桥头堡-《重生之吴霸春秋》


    第(2/3)页

    好在晋阳城足够坚固。

    而尝到一点胜利甜头的范氏、中行氏真是昏了脑袋,竟然向晋定公发起反击,一时成为晋国的众失之的……

    董安于最后的下场很是凄惨。

    按照晋国法令,始祸者死。

    范、中行逃亡后,晋国执政智文子站出来给赵简子施压。

    赵鞅为了顾全自己,决定弃车保帅,将范、中行之乱的责任归于董安于。

    董安于随后慨然赴死,自缢身亡。

    就是这样一个深谋远虑的贤士,却暴尸于自己精心建造、全力守护的晋阳城中……

    庆忌也只能说赵鞅(赵简子)不愧是一个枭雄。

    心黑手狠!

    以董安于对赵鞅的“愚忠”,庆忌要收服董安于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庆忌也不在意。

    毕竟,赵鞅不一定会成为他的敌人,说不定在因缘际会之下,还能联起手来,一起谋求更大的利益。

    伯噽离开后,庆忌又将目光放在伍子胥、范蠡的身上,问道:“寡人欲在周王室的王畿之地设立一个介卿,并驻防兵马。”

    “你们认为,我吴国应在洛邑附近驻防多少兵马,以何人为介卿更好?”

    闻言,伍子胥与范蠡都不禁对视一眼,陷入了沉思。

    “大王,臣以为驻防洛邑的兵马,不能太多,也不可太少。”

    范蠡首先回答道:“吴军若多,则临近的郑国、晋国定然坐卧不安。”

    “吴军若少,则起不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所以,臣认为,三千人或五千人最好。”

    庆忌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他的想法跟范蠡是不谋而合的。

    庆忌现在已经将周王室的地盘,视作了自己的地盘。

    但,说到底,庆忌此时取得周王室正卿,并驻防兵马的所作所为,只是想在中原安插一颗钉子。

    这无疑是晋国的眼中钉、肉中刺,是来恶心一下晋人的。

    这能确保晋国不敢轻举妄动,同时也能将洛邑之地,充当吴国进军中原的桥头堡。

    “对于介卿的人选,你们意下如何?”

    “大王,臣愿意留在洛邑,担任周王室的介卿!”

    范蠡主动请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