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好为人师-《明末汉之魂》


    第(2/3)页

    估摸着大年三十前京城有可能再也没有十岁到十五岁的小乞丐,小于十岁的也不会有,因为在京师卖烤红薯的妇女接受了尽可能收养孤儿的任务。

    几乎没有妇女不乐意做这样的善事,因为她们的收入还不错,完全养得起一两个孩子。

    许多被选上来京师卖烤红薯和炸薯片的都是如李三娘子那样失去丈夫的可怜人,有许多人都没有孩子。

    她们捡来儿子成为他们的养母,把孩子养到十二岁就可以送他们当少年学兵,养子日后有了出息一样的可以光耀门楣、一样有义务给她们养老送终。

    李三娘子最积极,也是由于她有两份收入,因此有经济能力,她收养了两个七八岁的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

    流浪儿中女孩子极少,有可能是这些孩子会被人贩子卖上价钱的缘故。

    李三娘子知道收养女孩子以后恐怕无法送去当学兵,但她还是做了,她认为自己连养子有了三个儿子,以后说不定收留的小姑娘成为她的儿媳妇也未可知。

    黄汉的一举一动崇祯都比较关心,他在驿馆伺候李太医判断病入膏肓的秦妡怡三天,把秦妡怡从鬼门关抢回来的故事早就有东厂番子报告给了曹化淳。

    秦妡怡的病情是为了疾驰山海关而起,如果病死了就应该属于因公殉职,派太医住在驿馆随时掌握病情不仅仅是秦良玉的面子,还是皇帝的旨意。

    如何封赏黄汉和他麾下的“红旗军”官佐,朝堂上文武百官众说纷纭,皇帝被搞得不胜其烦,退朝后得到曹化淳回禀,黄汉居然懂医术,救活了秦妡怡。

    少年天子有些懵,这个黄汉究竟是个什么怪才?还有他不会的东西吗?接下来曹化淳的话更加让崇祯觉得匪夷所思。

    崇祯的身体好得很,基本上没有生过病。但是太医院的李中桦崇祯皇帝认识,因为经常进宫来给妃嫔问诊的就是这位年近半百的杏林高手。

    这样的人居然心甘情愿拜黄汉为师,而且很高调,他已经邀请了许多亲朋好友参加三天后在太医院举行的仪式,据说还要在怡春院摆酒祝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