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谁是白眼狼?-《我在东厂当缝尸人那些年》


    第(1/3)页

    无忌转而看向无禁,笑道:“兄弟,我一家老小就多承你照顾啦。”

    无禁靠在门口的墙壁上,双臂抱胸,看都没看无忌。

    无忌会做出这种事,也是让他颇为心痛。

    作为六扇门的神捕,却知法犯法,    无忌简直糊涂。

    “阳大人,还请您在圣人面前为我多说几句好话,不要牵连我的家人。”无忌说着也朝阳九磕了个头。

    刚才阳九离开时,众人商讨的结果是无忌犯下的罪行,必定是诛九族。

    但也不是没法避免,关键还得看阳九怎么想。

    满朝文武,也就阳九说的话,武三月更易听进去。

    阳九道:“苏大人,此事您怎么看?”

    “还是听阳大人的。”苏擎苍笑道。

    阳九笑道:“要我说的话,    只要我们不说,圣人也不会知道。”

    众人惊讶地看着阳九,简直不敢相信会说出这种话。

    “阳大人,你认真的?”绝情问道。

    阳九道:“我也愿意相信无忌大人是被太子威胁,不得已才为之,但若以后再犯,恐怕……”

    诸葛正雄瞪了无忌一眼,斥道:“还不谢过阳大人?”

    “谢阳大人不杀之恩。”无忌眼里的泪唰地流了出来。

    苏擎苍面带微笑,心想阳九这家伙,很会玩弄人心嘛。

    无忌必死无疑,但阳九选择放他一马,六扇门上下都得承这份情。

    此事是阳九提议压下来的,即便将来事发,    也会有阳九承担圣人的怒火,故而苏擎苍才会淡然同意。

    圣人那边,    也不大可能会对太子严惩,    禁足数日即可。

    回到家里时,已是到了四更天。

    甘思思等不住阳九回来,    早在梦乡里睡得很熟。

    一夜发生这么多事,在次日长安百姓却毫不知情。

    即便是满朝文武,只知道太子冲撞了圣人,暂被圣人禁足。

    那些支持太子的官员,跑去向武三月求情,却是挨了一顿臭骂。

    他们只好去东宫劝诫太子,行事一定要慎重,秦王回归在即,若太子肆意妄为,难保圣人不会废黜太子,另立秦王。

    李星江倒不这么认为,毕竟他是武三月的亲儿子,不管如何胡闹,最后江山还是会传到他的手中。

    只是武三月还很年轻,真到了传位的时候,他可能都已经是个老头了。

    阳九起床后,来到火锅店晃悠。

    无忌却是拎着礼品出现,前来道谢,    身后还跟着绝情和冷血。

    四大名捕一下子来了三,火锅店里的食客都很震惊。

    阳九将三人请到楼上,    笑道:“无忌大人,其实不用破费的。”

    “阳大人的大恩,无忌没齿不忘,这只是一点小心意,倒是让阳大人见笑了。”场面上的话,无忌也很会说。

    阳九让三人随便点菜,这顿饭他请客。

    三人自然不会客气。

    猫不理火锅现在可是名满长安,甚至传遍长安周围的州县,平日里他们都很忙,也没时间过来尝尝。

    在冬日里吃顿辣火锅,绝对是超凡的享受。

    正吃时,郝春妹来找阳九。

    阳九暂时离开,来到隔壁,问道:“有消息了?”

    屠狗帮帮众遍布天下,想要打探到一个人的下落,其实很容易。

    “这个洪秋莲非常狡猾,我们以为她在湘西,就派出大量弟子去打探,结果一无所获,最后还是一个弟子在赌坊里无意中听到,白河县有個莲花仙,非常灵验,当地老百姓都很信,然后派弟子过去后,确定这个莲花仙,正是洪秋莲。”郝春妹神情激动。

    其实郝春妹完全可以直接说结果,非得将过程也讲得这么详细。

    不过阳九还是听得很认真,毕竟屠狗帮为了找到洪秋莲,可是付出了很大的辛劳。

    “白河县啊……”听到这个地方,阳九想起了胆小如鼠的田松柏。

    一年多过去,只怕白河县的这个青天大老爷更圆润了。

    “九爷,帮主想知道是否需要我们将洪秋莲抓到长安来?”郝春妹低声问道。

    他们知道阳九找洪秋莲,肯定是想拿洪秋莲来威胁曹虎。

    顾鸿杰还让郝春妹给阳九带句话,像曹虎那种人,不可能会受困于一个女人。

    阳九想了想,说道:“不要打草惊蛇,我抽空再去。”

    “好。”郝春妹点点头,转身离去。

    洪秋莲这女人,比蛇蝎还毒,屠狗帮的人不见得能拿下她。

    况且阳九找这个女人,并非想要威胁曹虎,曹虎那种人,怎可能会为女人低头?

    找洪秋莲,只是为了帮梅朵了却遗愿。

    梅朵在郭七娘的缝尸铺里,已经呆了太长时间。

    阳九打算明天就出发,去白河县将洪秋莲给解决了,送梅朵安心离去。

    “九爷,楼下有人找。”霍立功突然上楼说道。

    阳九朝楼下看去,赫然看到了李星河。

    在李星江的请求下,武三月准许李星河回归长安,算算时间的话,李星河差不多该回来了。

    阳九倒是没想到,李星河刚回长安,居然会来猫不理火锅店。

    从楼上快步下去,阳九抱拳笑道:“殿下什么时候回来的?”

    “一个时辰前。”李星河笑答。

    回到长安的第一件事,自然是进宫向武三月请安,然后便是来找阳九玩耍。

    成都那地方虽好,哪有长安好玩?

    阳九将李星河请到楼上,绝情等人纷纷过来行礼。

    李星河倒是也不客气,直接坐过去,也开始大快朵颐。

    “果然美味。”李星河赞不绝口。

    但绝情等三人,显然无法放开手脚。

    李星河毕竟是秦王啊。

    “阳兄,明天可有空?”李星河吃得很快,很快就觉得有点撑了。

    阳九笑道:“明天正好要出一趟远门。”

    “真不够兄弟,我刚来,你就要走?本打算带你到云雨楼好好耍耍,听说云雨楼新来了不少好姑娘,远在成都,可着实将我给馋坏了。”李星河说着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绝情轻咳两声,提醒李星河这里还有女人在,就别讨论这种事了。

    阳九微笑道:“等我回来,再去也不迟。”

    “也行吧,我先去探探路,看看哪些姑娘活更好,到时候再带阳兄去耍。”李星河对此事的兴致,永远都很高。

    绝情笑道:“王爷可是忘了阳大人已经成亲了?”

    “成亲了也能去啊。”李星河嘿嘿直笑。

    绝情彻底无语。

    李星河到现在还没有成亲,将来就算当不上皇帝,身边的女人肯定不会少。

    绝情心想她若嫁人,只会嫁给此生只会拥有她一个女人的男人。

    一顿饭吃完,众人相继离去。

    李星河临走时,伸手拍拍阳九的肩膀,叮嘱阳九早日回来。

    下午的时候,阳九来到皇宫,又跟武三月缠绵半日。

    明日要出远门,会有一段日子无法见面,自然得喂饱。

    天黑后,阳九便来到阎罗殿,进入玄字八号房。

    寒玉棺中有一具焦黑的尸体。

    尸体身前没有任何伤口,想来伤口应该是在后背。

    看缝尸记录,有三个缝尸人死状奇特,无法解释。

    缝尸铺明明没有失火,但三具尸体都是焦黑如炭,非常瘆人。

    第三个缝尸人,更是刑部缝尸人中的佼佼者,结果也没能幸免。

    金刚不坏之体,刀枪不入,火烧不伤,非常强大。

    如果这尸体能弄出一些鬼火,将人烧焦,倒是伤不到阳九。

    阳九点上香,掀开棺盖,贴好镇尸符,再将尸体翻过来。

    不出所料,尸体的后背被割开,脏腑都被掏空。

    感觉这样杀人的凶徒,应该是在做某种神秘的仪式,尽管有不少人都很喜欢如此杀人。

    给尸体扎好五脏六腑,塞进去后,然后才拿出针线缝尸。

    缝天针的针尖刚触碰到尸体的皮肉,就有一股热浪袭来。

    阳九周身被金芒笼罩,热浪无法侵入。

    此前的三个缝尸人,应该就是这样被烧死的。

    如果尸体只能做到这种程度,那阳九倒是可以无所顾忌的开始缝尸。

    一针一线下去,伤口在快速被缝合。

    从尸体体内不断有热浪袭出,不管这热浪的威力有多猛,都无法伤到阳九分毫。

    顷刻间,尸体就被缝好。

    《生死簿》也随即出现,开始记录此尸的生平。

    尸体名叫王华根,是个地主。

    在村子里,王华根家是最富有的,村中有一半的土地都是他家的。

    其余村民没有土地,只能当王家的佃户,勉强糊口。

    好在王家人并不邪恶,收租只收一点儿,村民的日子都过得很不错。

    尤其是到了王华根掌管王家的时候,对佃户更是好得没话说。

    那些家境过于穷困人家,王华根都免了他们的租金,还经常给他们提供各种帮助。

    村民们对王华根也是很服气,都有意推选王华根当他们的村长。

    不过王华根对这些不感兴趣,终日在研究该如何做,才能让地里的庄稼收成更好。

    然而老天好似瞎了眼,一场大旱席卷而来,王家村的土地全都颗粒无收。

    村民们都很绝望,就在这时,王华根站了出来,承诺将会接济所有人,直到旱灾过去。

    这一接济,就是三年。

    哪怕王家的家底再雄厚,养一村子的人养上三年,也得被吃空。

    好在也就旱了两年,第三年庄稼长得非常好。

    所有人都对未来充满了期盼。

    王华根每天都去地里转悠,村民们都会很热情地跟他打招呼。

    看到庄稼长势如此好,王华根比村民们更开心。

    到了秋收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大丰收,王华根只收了一点点租金,却是迎来了许多村民的骂声。

    大灾才刚过去,王华根就急得要收租,简直就是要将他们逼上绝路。

    王华根也是没办法,要是不收一点,他们一家就得挨饿,家里是真的没有存粮了。

    也就是在这一年,朝廷重新征税,而且比往年提高不少。

    看似收成很好,最后到村民自己手里的粮食,实则少得可怜。

    翻过年后,有一些人家,家里已经没了粮食,就跑去向王华根借。

    说是借,实则就是要。

    有借无还。

    王华根家里的粮食也不多,就委婉地拒绝了。

    结果到了次日,来借粮的人家越来越多,搞得王华根很是郁闷。

    没给这些人家借粮后,自然迎来了更恐怖的骂声。

    “王华根就是守财奴,我只是去借一点米,他都不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