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考选取士与币制问题(一)-《三国之江山美人》


    第(2/3)页

    此时二人登门,那么必然是有非要他来决断的要务、急务。

    闻得雷云之言,裴仁先是望了望对面的王睿,继而道:“禀主公……后日便是考选之日。而今,第一批辽东学院毕业的学子与幽州各地的饱学之士已会集蓟城,专侯主公考选……”

    “原来是为此事啊……”雷云闻言微微舒了一口气,“此事我已有计较……”

    所谓的“考选”,乃是他执掌辽东之后所采取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政策,每隔三年一回,选中之人称为“进士”,类似于后世的科举考试。

    第一届考选乃是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冬,那时辽东方定,正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充任各地官府署衙,因此雷云便采取了这一方式来选取人才。

    不过,在当时这种方式可是遭到了大多数辽东大族的强烈反对!

    原因很简单,一旦这种方式形成制度,他们必将失去安身立命的土壤,对他们而言可谓生死攸关的大事!

    在东汉末年,一个人入仕做官是以门第高下来作为标准的。出身好、社会地位高的大族子弟即便是资质平庸,也一样可以做得高官;相反的,出身低微的寒门子弟即便资质再好,才华再出众,若不投靠依附于享有政治特权的世家大族,也很难有步入仕途的机会……

    原因无它,这是由这个时代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

    在隋唐之前,平民地主阶级与科举之制还尚登上历史舞台,主宰社会上层建筑的一直是士族地主阶级(即世家大族、名门望族)。

    这个阶层在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著国家的显官要职;经济上封锢山泽,占有大片的土地和劳动力;文化上家学传承,占据著垄断地位;社会生活上不与寒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等等;其处处把持著大权,却自命清高,不愿渉身实务,乐此不疲地沉溺于腐朽放荡生活之中……

    这是一个十分自私自利且又优容奢侈的特权阶层!

    雷云采取通过考核的方式选取人才,这无异于取缔了辽东世家大族们出仕做官的特权,这让他们如何能答应?

    不过,那时雷云手握重兵,拥有生杀大权,这令辽东世家大族十分畏惧;另一边,当时辽东刚刚平定,雷云还需要这些人的支持,也不愿同这些世家大族之间闹得太僵……

    于是,双方最后便各自退让了一步,在选取官吏的问题上采取了一种中折的办法,那就是雷云在接受辽东大族推荐官吏的同时也可以考核的方式另行选拔人才。

    然而,随著雷云功名日盛,恩威不断的增加,考核选才的方式逐渐的得以推广起来;尤其是经过后来的公孙度叛乱之事,一大批不满于现状的辽东世家大族均参与其中,事后被雷云杀的杀,流放的流放,当初的那些反对势力几乎一下子被连根拔起……

    后来,随著大量游牧民族人口的不断迁入,幽州世家大族的影响更是跌至谷底,于是雷云便趁机将这种取才的方式正式定为幽州官府的一项政策。

    而今,虽然幽州的世家大族虽然有权向他推荐官员,但占据主导地位的已是考选取才的政策……

    眼下第三届考选的日子又将到来,而且正逢辽东学院第一批学员毕业,这无疑将是考选之策实施以来规模最大、场面最为隆重的一回。

    见雷云似乎已有准备,裴仁顿时放下心来,随即又道:“此番待考之人颇多,共计两千七百四十一人;其中有近半皆来自于辽东学院,其余则来自幽州各郡……几日前在下已将监考人员与考选场地安排妥当,然考选题目与监考官员还需主公决断……”

    “好……”雷云闻言微微颔首,“这题目我已经备妥,届时自会揭晓;至于这监考之人,便有劳伯今日父先拟定一个名单,明日一早报知于我即可……”

    “遵命……”裴仁闻言即微微揖了一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