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姚贾善算计。 而他则精于阴谋。 他出身低微,幼年家贫,常年游离于市井之间,因而练就了一副巧舌,不过他不甘于混迹市井,因而开始了游说君王之路。 《鬼谷子》云: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 若想游说君王,一定要用奇谋。 当年他见到始皇时,一开始就指责始皇的过失,从而引起始皇的重视,借此再展示自己的胆识, 然后再献计献策, 达到君王的目的,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正因为此。 他的轻佻举动引得朝臣不满。 加上他献上的计策都偏向阴谋,所以并不怎么受朝堂待见。 随着天下一统,他的可用武之地越来越少,加上自己已是名利双收,所以早早就有了退隐之心。 但眼下。 陛下重启地方细作。 却是让顿弱不由泛起了涟漪。 他看了看四周。 神色如常的朝宫外走去。 ...... 殿内。 嬴政神色十分平静。 他的确喜权谋,不喜阴谋,但阴谋也是权谋的一部分,这一点他深知,他可以做到用法治大权权衡天下,不过自己能做到,大秦的继任者却未必都能做到。 为了今后继承者,能事事洞察大局,事事防患于未然。 他只能重新拾起细作机构。 而且...... 大秦一直也善于此。 从大秦欲争霸天下开始,秦国一直都有在各国安插秦谍的习惯,不然《左传·宣公八年》也不会记下‘晋人获秦谍’的事了。 不过。 当年兴秦谍是欲争天下。 现在却是要去驾驭天下不法官吏。 嬴政自语道: “君道艺业不以个人好恶为抉择。” “当年田单反间燕国,燕昭王独能洞察而坚信乐毅,但燕昭王死后,燕惠王却落入到圈套,以至燕国大衰,先祖孝公在外患内忧相迫之时,仍能腾挪有余,助商君全力变法。” “因何。” “在洞察大势之明,在审时度势之能!” “目下一样。” “天下大势走向何方?” “秦政大局又当如何处置?” “一切都得审时度势。” “为了天下,也为了大秦,朕都必须这么做!” “时势使然也!” ...... 退朝之后。 百官并没有各回各署。 而是三三两两的聚在了一起。 华阜、羌瘣和杨端和三人也走到了一起。 三人刚走近。 杨端和当即就拉着脸。 不满道: “华阜你今天发什么疯?” “好好的议政,给你搞成了老新秦人之争,若非廷尉李斯出言,这次我们非要被你害进去。” 华阜脸色也有点不好看。 但也自知理亏。 歉意道: “我就是见那博士来气,而且田政危害这么大,郑国又一直在那鼓吹要推行,我就以为他是站对面的,哪知道......” “这不是巧了吗。” 杨端和白了他一眼。 没好气道: “巧什么巧?” “就是你这呛声,把好端端的议政,带到了新老秦人之争上面去了,这事差点都收不了场,若是任由局势发展,到最后,以现在的朝堂形式,这个政策恐怕真要推下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