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随着文化中心西移,音乐活动趋向了实用化,比如在公共场合内的华丽排场十足的隆重庆典音乐、军队仪仗音乐,以及大型的音乐比赛经常举行。 这一切对于秦键是全新的,在他的记忆中,即便是以前的西方音乐史老师也没有讲述过这些。 如果李三立不告诉他,他甚至不知道现在大家口中的教会音乐实际上是在公元初年伴随着基督教产生就有了的。 与罗马帝国高度娱乐化的音乐想成鲜明对比,基督教音乐以其虔诚肃静的禁欲主义倾向感召这向往‘天国’的人们。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教会音乐在未来中世纪音乐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因吧。 所有的问题背后都有一个相对正确的答案和无数个相对错误的答案。 关键是你得知道有这么一个问题。 秦键庆幸自己每堂课都能收获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极容易被人忽略却处于要害位置的问题。 虽然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他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精力来查找资料文献,但乐得其所,他享受这种每天奔走于教室图书馆宿舍琴房食堂的感觉。 当然,每堂课的作业不仅仅只有一个问题那么简单,这里还有一首音乐。 李三立要求秦键把每节课赏析的音乐用钢琴描绘下来,要反映出音乐的时代背景和特征。 就像此刻教室里还循环播放的亨德尔的《帕萨卡利亚》。 秦键知道这首作品本身并不是一首弦乐的二重奏,现在听到的这个版本是小提琴家哈尔沃森改编的版本,原版是《g小调第七羽管键琴组曲》的最后一个乐章。 作为巴洛克时期的两座高峰之一,即便是模仿被改编的亨德尔作品,也绝对不像是听起来那么简单的事。 这其中还要涉及到将此时两个发声乐器移植到钢琴上的问题,而且在这之后他还要考虑如何用钢琴的高级技法模仿弦乐的各种高难度的技巧。 “注意音乐的速度。” 还好老师提醒了自己。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速度并不快。 但音乐中的戏剧性可比弹一首肖练要麻烦的多。 秦键聆听着音乐思索着,继续写到。 ‘块状与弦式的织体与赋格式模仿的对位织体交替出现。’ “嗯。” ‘还有双声部的双八度齐奏。’ “这个倒是好处理。” ... 秦键也问过李爽和黄橙他们当年是不是也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得到的答案是:一样。 李爽是用小提琴来交作业,黄橙用唱来交作业。 到了自己这,弹也是理所应当。 这个弹和每周四周二弹给沈清辞的还不一样。 如果说弹给沈清辞的是高度,那么弹给李三立的就是宽度。 高度越高,就会被更多人看到,但不可否认高度从某方面来说是由宽度决定的。 就是这么简单明了的道理,秦键之前还就真没注意到。 冥冥之中选择了华国院,选择了歌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