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好,各位,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能解答的,我现场解答;不能解答的,我记下来,可以下次会议解答。” 这话一出来,桌上的人开始七嘴八舌的小声讨论起来。 “孙先生,这玻璃一天生产两万块,往哪里卖,卖给谁呢?”一位四十多岁的人站了起来,面带疑惑的问题。 这个问题带有普遍性,除了李云睿和徐景昌之外,大家对玻璃的认识都不多。 孙先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玻璃走到了窗户旁边,将玻璃贴在窗纸上,说道,“诸位请想象一下,如果将窗纸换成玻璃如何?” 众人一听这话,先是一愣,随即想明白了。把窗纸换成玻璃,在座的,哪个府上没有个百八十扇窗户? “诸位,再想象一下,坐在书桌前,透过玻璃看外面的景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惬不惬意?雅不雅致?”孙先生将窗户推开,继续说道。 众人听了之后,陷入无限的遐想中。 孙掌柜继续说道,“至于卖给谁?南京城中的富户就有近万户,每家花上三五十两银子,把窗户改成玻璃,难吗?除此之外,大明的十三布政司,还有多少富户?就算普通家庭花上三、五两银子,改几扇窗户,我想他们也有这个能力。” 李云睿希望大明所有的百姓都能住上窗明几净的房子,但他明白这是奢望。 现在是忽悠人阶段,必须把市场夸大一些。就好比后世拉风险投资一般,回避风险、夸大收益。让眼前这些人的主子们,把钱拿出来。 “那孙先生,一天两万块能做得出来吗?”就在这时,有人对产量提出了质疑。 “如果纯手工做,一人一天能做二十块,一天做两万块可能不现实。但我们的技术团队已经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设备,制造出来后,每天两万块都是少的。”孙先生并不知道具体产量,但李云睿让他这么说。 在李云睿的计划中,玻璃厂就生产50乘50公分的玻璃,这么大的对设备要求不高,很容易做出来。至于后世那种1.8*2.4米的大玻璃,技术上难点多,对设备要求也高,李云睿放弃了,留给后人研究去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