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会不会把我吊起来打一顿-《大明小公爷》


    第(2/3)页

    李景隆心中清楚,自己就是属于冒犯了皇帝颜面和权威的那一拨,肯定在朱棣的小黑本上,记录得一清二楚,遭到报复是肯定的。

    但李景隆决定熬下去,这倒不是李景隆贪恋官位,不争是一种智慧,但有时候,争也是一种需要。李景隆的打算很简单,那就是把爵位想办法传给李云睿,这是他考量了很久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听了李景隆的话,李云睿皱了皱眉,说到底,李景隆还是在考虑李云睿的前程,一个有爵位的穷酸和一个没爵位的首富,在大明,两者的地位天差地别。

    “老豆,既然你想跟皇帝争一争,咱们就想法创造点条件与机遇……”李云睿眼珠子转了转,说道。

    争,肯定不能一脑门子热血,无视一切规则,要有策略的争,要有原则的争。

    “你有什么想法?”李景隆看了看李云睿,有些不解的问道。

    “如果您出面向朝廷献上一种亩产千斤的农作物,你说皇帝会不会对李家网开一面!”李云睿说道。

    “多少?”李景隆听了李云睿说的数字,差点没炸掉。

    别说亩产千斤,就是亩产五百斤的农作物献给皇帝,皇帝都能跪下喊你爸爸。

    大明的土地,亩产量差异特别大,北方以麦子为主,亩产量大约在1.3石,折合后世的重量就是208斤;而以米为生的南方,产量略高,亩产为约为390斤。明朝是十六两为一斤,因此按照明朝的度量衡,小麦的产量大概在一百二十斤,大米产量为二百四斤。

    明朝人口从洪武年间到万历年间,人口一直稳定在六千万上下,没有办法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粮食产量不够。

    朝廷和皇帝关心这个问题吗?当然关心了!

    老百姓肚子吃不饱,就会起来造反,皇帝的位子就坐不稳,官员就会被追责。

    如果真有一种亩产千斤的农作物,那么老百姓就不会饿肚皮,那么社会面就稳了,离天下大治的局面就不远了。

    “千把斤吧!”李云睿没打算一次性把手里的东西都交出去,凡事都要有计划。能把土豆交出去,李云睿已经是大发善心了。

    “这世上哪有这样的粮食?”李景隆很显然不相信,问道,“你莫不是在戏耍为父?”

    “我骗您做啥?那东西就种在我们家后院呢!”李云睿笑了笑说道,“不过种子有限,刚开始只种了五亩,前些日子,我又让福伯用扦插的方法,增加了十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