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不世出的人杰-《大明小公爷》


    第(2/3)页

    如果徐景昌真的晋爵,那就说明李云睿确实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当时李云睿给徐家下的是“一门两国公”的谶语,前提是徐辉祖必须死在皇后之前。

    徐景昌是小孩心性,哪里还记得这些,看到徐辉祖郁郁寡欢,有些不明白,便开口询问,被徐辉祖以思念徐增寿搪塞了过去。

    想回自己家给母亲报喜的徐景昌,被徐辉祖留在了魏国公府,坚决不允许徐景昌走,理由很简单,徐景昌的嘴太碎!

    这种事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危险!

    如果这个消息被徐景昌散播出去,被朱棣知道了,后果是什么?朱棣肯定要追查消息是怎么泄露的,那么徐皇后肯定会成为倒霉蛋——有个词叫窥探君父,皇后敢私自将朝廷消息,送出宫去,这要是跟宫外的人勾结,后果不堪设想……

    好在,徐景昌没都留两天,就被朱棣宣召入宫,下旨赠徐增寿钦承父业推诚守正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进爵为定国公,岁禄二千五百石,子孙世袭,赐诰券,命徐增寿之子武阳侯徐景昌袭爵。

    丘晟、朱勇、张忠等人,听说这个消息之后,都惊掉了下巴。

    当时徐景昌攒局把他们召集起来,李云睿就曾断言徐景昌有国公之相,说徐景昌十四岁之前,他必然封公。彼时,丘晟对李云睿的话,半信半疑,现在李云睿的话居然成真了,徐景昌真的成为国公了。

    那么问题来了,当时李云睿断言丘晟、张忠没有国公之相,朱勇即将袭爵,这些话言犹在耳,振聋发聩。

    这事跟家里大人说,行吗?问题是大人能信吗?

    三人碰一合计,坐船去了江心岛,想找李云睿确认一下。

    此时的李云睿,正在调试设备。

    墨家和兵部的工匠合力造出了第一套完整的微型版煤化工设备,跟后世那些石油化工企业没法比。

    但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墨栩,把温度控制好……”

    “墨槐,煤气出来了没有?”

    “柳老丈,氨水浓度怎么样?”

    ……

    李云睿手里拿着一张表格,一个接一个的命令下达,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确认,忙得不可开交。知画和墨影站在李云睿身后,跟着李云睿学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