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区区盐利-《大明小公爷》
第(2/3)页
李云睿接下去要开发很多设备,比如车、铣、刨、磨、钻、镗、冲、锯、插等车床,比如铁炉子、暖气片等家用设备,还会推动水利建设,哪里不需要钢铁?哪个工程需要量会少?三千万斤铁哪够?三千万吨还差不多!
“三千万斤铁,连在长江上建座桥都不够,还需要卖给谁?”李云睿有气无力的说道。
“啥?在长江上建座桥?你没睡醒吗?这怎么可能?”朱济熿好歹也在南京城混过几年,长江有多宽,水有多急,他心里门清。
想在长江上建桥,石拱桥肯定是不可能的,长江南京段光是江面就两里多宽,水深十多丈,这样的工程得多大?怕是整个大明的财政都不足以因用。
“你们的眼光就看眼前,连日产十万斤你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让你们展开想象,的确是难为你们了……”李云睿有气无力的说道,“既然他们不愿意出钱,给他们机会发财,他们都放弃了,那就不好意思了,小爷不带他们玩了!”
“可是,太原城里最有钱的人,就数我晋王兄了……”朱济熿听了李云睿这话,有些懊恼不已,自己拿不出五百万贯,小舅子就不带他玩了。
“谁说的?”李云睿笑了笑,说道,“这太原城中可是藏龙卧虎,有钱人多了去了,你那个晋王兄也就是驴粪蛋子表面光,绣花枕头一包糠……”
听李云睿这样说晋王朱济熺,朱济熿不由得一笑,随即转念一想,说道,“云睿,你不会盯上那群盐商了吧?”
明初的盐商就是晋商的前身,因为朱元璋制定了“边中海支”的开中法专卖制度,大量商人聚集太原府,因为太原府靠近边境。
这些商人利用太原府的地理优势,直接租用当地百姓的土地,商屯种粮,粮食直接交给当地的卫所以换取盐引,然后拿着盐引去盐运使司提盐,在大明境内进行贩卖。
可以这么说,明朝初年,北方商人几乎垄断了盐利,而这些北方商人大都是山西人,太原府则是山西布政司的首府,因此很多盐商都聚集于此。
身为郡王,朱济熺自然和盐商也有一些私下的勾当,所以朱济熿才说出了这个答案。
“没想到你还有些见识……”李云睿笑了笑,说道,“以你的名义,下个帖子邀请太原城的几个大盐商,到聚丰楼小酌。”
朱济熿听了之后,点了点头。
傍晚时分,李云睿在朱济熿的带领下,来到了聚丰楼,此时太原城最大的五个盐商,已经在包间里恭候多时了。
“云睿,这位是禄和盛的吴铭、这位是金源德的冯满、这位是吉祥万的宋勉、这位是协荣恒的刘斌、这位是瑞巨耀的傅欢!”一进包间门,朱济熿就给李云睿介绍起来。
“吴先生,久仰久仰……”
“冯东家,幸会幸会……”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