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秦王是坐地户-《大明小公爷》


    第(2/3)页

    得益于朱元璋的大力推广,棉花种植开始普及。大多数百姓种植棉花,大都是用来缴税,当主粮的折色。

    在大明,棉花价格大概在一两八到二两一石,而一亩地去籽、加工后能得精棉一石五,和主粮差不多,但算折色的话,就相当于翻倍了,也就是说一亩面能当两亩地主粮的税,因此很多百姓才喜欢种棉花。要不是朱元璋规定了棉花折色的上限,估计百姓都种棉花来抵税了。

    但这个年代生产力极为低下,百姓种棉花后纺线、织布到成衣,做一身衣服下来,没有个三五十天基本上不可能,拿到市场上卖,又没有多少买主,所以百姓大规模种植棉花的积极性不高。

    如果有买主能够能大量收购棉花,百姓肯定愿意大量种植,毕竟一亩地的棉花,能赚两三两银子,而一亩地小麦,只能赚一两多。

    徐景昌的打算很简单,那就是把徐家的一万多亩地,换成棉花,每年收益至少能翻倍。

    “景昌啊,不是看不起你,你这思路太过于保守了!”李云睿笑了笑,拍了拍徐景昌的肩膀,说道,“一万亩地棉花,连塞牙缝都不够,你要种,最起码也是十万亩起……”

    “十万…亩……”徐景昌听了,一脸黑线,说道,“我们家哪有那么多地?哪有那么多人?”

    “没有地不会租吗?没有人不会雇吗?你脑袋秀逗了吗?”李云睿伸手在徐景昌脑门,弹了一个脑瓜崩,说道,“就算一亩地能给你带一两的收益,那十万亩,也就是十万两了,眼光不要局限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

    “好像也是啊……”徐景昌想了想,说道。

    “记住要种棉花,到陕西的关西七卫去,那里地广人稀,地便宜,雇人更便宜……”李云睿压低了声音,说道。

    关西七卫,是指明朝在甘肃西北、青海北部及新疆东部设立的7个羁縻卫所,又称"西北七卫"和"蒙古七卫",分别安定卫、阿端卫、曲先卫、罕东卫、沙州卫、赤斤蒙古卫、哈密卫七卫。关西七卫与明王朝之间的政治隶属关系,带有明显的羁縻性,并不完全服从明朝政府的指挥。

    在李云睿看来,这是绝不被允许的,虽然这个时间,甘肃、青海、新疆、蒙古这些地方,看上去鸟不拉屎、荒无人烟,不适合人居住,但李云睿知道,这些地方,下面埋了多少宝藏……

    要想让七卫乖乖听话,就得让七卫永远依附大明,想要让七卫依附大明,经济上的依附就不可或缺。

    让关西七卫种棉花,然后卖给大明,再换取大明的各种物资,这样依赖越来越深,那么关西七卫慢慢地就必须臣服大明,好日子过惯了,他们肯定不想过苦日子……

    李云睿打得一手好算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