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东胜城下-《大明小公爷》
第(2/3)页
秦睿抵达天津卫是在三天之后,稍作休息之后换乘内河小船,用了两天多时间,日夜兼程到了保定府,然后改由陆路到了大同府,直线四百里路,李云睿愣是走了五天,又是山、又是河、又是湾,估计绕出了三百多里,一天骑马一百多里,骑得李云睿差点吐血,好在坚持了下来。
到达大同城后,李云睿彻底散架了。
东胜城在今天大同和呼和浩特两个城市的连线上,离大同城也就几十里地。
李云睿找来一家客栈休息了一天,命人准备了一些祭奠用的纸草,然后带着侍卫浩浩荡荡出了大同城。
终于在跟阿鲁台约定的前一天,到达了东胜城。
东胜城虽然叫城,但面积很小的城,后世有句谚语来形容东胜城的大小,“一条街,两座楼,一个警察看两头,公园里面几只猴。”
在中国古代,关外的城和关内的城区别很多,关外的城,主要是屯兵用,比如说东胜卫一共五个千户,五千六百人,其中一个千户驻扎东胜城,那么东胜城就按照这个标准建造。
有人会问了,都是男人?没有女人吗?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营妓一词。
整个东胜城,东西三百米,南北三百米,一眼就能望到头,用黄土夯成城墙,外面贴了一层青砖。
朱棣登台后,采取全面收缩战略,将所有卫所内迁到长城以内,放弃了类似东胜卫这样的关外卫所,造成了大明国土面积的减少。
站在朱棣的角度上,大明经历了四年的战争,士兵死了几十万,百姓更是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国家需要休养生息,收缩防线是最好的方式。但在李云睿看来,这就是割地求和,这也是李云睿看不上朱棣的一个主要原因。
很多人看史书,都跟着鼓吹永乐大帝,永乐盛世,光顾着去看朱棣修《永乐大典》、四征安南、七下西洋、五征蒙古的丰功伟绩,但谁也不去注意,朱棣是怎么把朱元璋打下来的土地,一步步变小的。
说个最简单的例子,宁王朱权就藩大宁府,在今天蒙古赤峰市境内,妥妥的关外,属于大明的领土,毕竟有藩王坐镇。朱棣一上台,为了酬功,就把大宁府封给了兀良哈三卫。
兀良哈三卫是什么尿性?羁縻卫所。
所谓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主要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其他都是地方自决。羁縻政策的原则是“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而不追”。
简而言之,只要承认大明是中央王朝就可以,其他的你可以自己玩,如果能朝贡,中央朝廷则会十倍、百倍还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