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刨了水匪的祖坟-《大明小公爷》


    第(2/3)页

    有人笑,就有人哭。

    老百姓对永乐薯持欢迎态度,那些地主老财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开始四处走动串联,同时游说当地官员,试图阻止永乐薯的推广。

    在真实的历史上,明中晚期期,土豆和红薯都相继传入中国,但推广速度极为缓慢,很多历史专家分析了很多原因,比如难以保存,比如产量低,比如朝廷不重视之类,但都没有分析到点子上。

    其真实原因就是地主士绅阶层联合文官集团的绞杀!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种亩产千斤的粮食,一亩所得就够一家三口一年支应,明朝时期,一般百姓,每个人都会有十多亩地(明朝总共有12亿亩土地,6000万人口),那么无论朝廷收多少赋税,百姓都能负担的起,就算是遇到大灾,也能撑得过去,没有必要吃草根,吃观音土。

    这对地主士绅阶层来说,就是个灾难!

    地主和士绅靠什么发家致富?靠天灾,靠人祸,绝不是什么勤劳致富……

    每一次天灾,就有无数的农民为了活下去,卖儿卖女,卖地卖房,地主和士绅就开始出来当柳大善人,拿着自己粮仓里的粮食,开始从大肆掠夺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对于地主和士绅来说,每一次天灾,都是他们一次发家致富的机会!

    那么文官为什么会和士绅、地主联合呢?

    因为文官就是从地主、士绅家里走出来的,平头百姓家里能出几个官?就算当了官,很快就变成士绅了。再说了,文官想搂钱,从百姓手里能搂多少?最终不还得从士绅和地主手里拿?

    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假的,都是假的,文人的嘴骗人的鬼,他们整这些,只是想把自己打扮的伟光正一些而已。

    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赖以生存谋生手段,这些人合伙把土豆和红薯的推广给掐断了。

    李云睿也听说了这些消息,但他并没有在意,因为这事已经是大势所趋了,那些地主、士绅肯定阻止不了的,就算朱高炽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也会坚定地把事情做成!

    谁干挡在前面,那就是朱高炽的敌人,会被碾压地粉碎。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刚收完永乐薯,张忠派人送来了消息,朱棣批了张辅出兵剿匪的折子,还指定了地点,广西柳州、桂州和浔州,因为永乐三年,柳州三地发生瑶民大藤峡起义。

    说起大藤峡,对大明来说,就是一个梦魇,有明一代276年间,大藤峡地区百姓造反就没停过。大藤峡在今天广西桂平,这里还有个地方叫金田,太平天国起义的地方。明朝期间,大藤峡反明起义枚不胜举,超过万人以上规模的有9次,王守仁曾经在此平叛,被杀民众高达15000人。

    这个地方之所以起义这么频繁,完全是大明朝廷自己作!

    食盐是生活必需品,广西地区又不产盐,全部依靠广东盐进入,大明朝廷就想利用盐,来控制广西的苗族、瑶族、壮族的百姓。苗族、瑶族、壮族的百姓,大多数住在深山老林里,本身就没多少钱财,而当地官府为了要挟百姓,对于臣服朝廷的人,官员可以平价买盐;对于那些不服管教的人,就把盐价定的很高,身子用禁盐来要挟他们,惩罚他们,这就引起了苗族、瑶族、壮族三族百姓的反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