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诗酒风流-《大唐天运》


    第(1/3)页

    大唐是诗歌的国度,也是酒的国度,上到帝王下到黎民各个好酒,就连道家和佛门也不禁药酒。

    而在贞观、开元年间,大唐国富民丰,酒文化得到极大的发展。

    朝廷光禄寺下属的良酝署专门负责酿酒,民间的酒肆和酒庄有私人的酒坊,普通百姓也可以在家酿酒,非但不会受到处罚,还能享受免税待遇。

    新丰酒长安酒金陵酒,成都酒兰陵酒鲁酒,冻春土窑春剑南春,绿酒碧酒黄酒,真珠红琥珀白流霞紫,瓮头清郎官清阿婆清,……,大唐遍地是酒,空气中流淌的是美酒的气息,诗词歌赋里浸透的是美酒的香气。

    初唐诗人王绩,号称“五斗先生”,一次能饮酒五斗,五斗相当于现在的二十斤。

    饮中八仙之一的焦遂,号称酒吃,更厉害,喝下五斗酒才刚刚进入状态。

    诗仙李太白,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已然把酒喝到了仙儿的境界。

    不过大唐的酒以米酒和果酒为主,还有类似啤酒的水酒,属于自然发酵而成,酒精度数普遍都不高,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酒鬼。

    你要是换成五十度的白酒,让他们喝个二十斤试试?

    所以说,火神液绝对是稀缺品,在酒鬼的眼里就是无价之宝,就是琼汁玉液。

    对于西北苦寒之地的胡人和牧民,高度的烈酒更是不可或缺的,若非如此,那些番邦使节也不至于如此热衷于火神液。

    天子李隆基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专门和高莽提到酒的事,只是他低估了酿造火神液的难度。

    “真的?”李隆基怀疑看着高莽。

    酿个酒而已,竟然还需要打造特殊装置,还需要使用天枢材料,还需要天醒者参与进来,好大的阵势啊。

    “当然是真的,”高莽瞪大眼睛言之凿凿,“火神液酿造起来费时费力,而且特别费粮食,酿好了也不能立刻就喝,必须存放三个月以上,等酒中的火气散了以后才能饮用呢。”

    好吧,朕姑且信了。

    李隆基点点头,漫不经心道:“昨日参加晚宴的三个使团,希望朝廷能赏赐他们一些火神液,你那想必还有存货吧?”

    高莽点点头,欲言又止。

    李隆基没好气道:“放心吧,朕不会白拿你的酒,鸿胪寺会按照你订的价格采购。”

    高莽嘻嘻一笑:“臣不是那个意思,只是臣酿造的火神液,实在不宜供应给外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