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长知识了-《崇祯大帝国》


    第(3/3)页

    长知识了!

    从头到尾目睹一切的巩永固,心中充满震撼。

    同时,也明白大舅哥崇祯皇帝为什么不信任骆养性,却依旧要重要他,并让自己在旁协助。

    说穿了,这是要自己学习骆养性的经验,学习锦衣卫办事的风格。

    “这些文书契约登记造册,千万不要有遗漏,都利索点。”

    骆养性四处巡视着,不停对经历司的锦衣卫吩咐。

    大明的官员都颇精于以财生财之道。

    他们贪钱,一般不会蠢到存进钱庄,也不会完全放在家里。

    他们或用亲戚的名义放高利贷,或用家丁的名义经营房地产,或向官商合营的盐业入股,每年分得大笔红利。

    哪怕最没有经济头脑的官员,也懂得买地收租,投资细水长流的农业。

    不管怎么投资,都能让钱生钱,都能让他们的赃款变得更多,变得更惊人。

    巩永固看着这些单据契约,心里暗暗心惊,委实如皇帝大舅哥所言,何须向百姓征收辽饷,一年抓几个官员即可。

    此时的张府无异于人间地狱,周围官员府邸门口的家丁见状,悄悄的关上了大门,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装作没看见。

    几名锦衣卫的账房在院中摆开桌子,准备笔墨纸砚,开始登记入册。

    礼部尚书府规模不小,值钱的物件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好在今天锦衣卫第一天重出江湖,人手带的比较多。

    可纵使如此,等查抄完毕东西安顿好,时间却已经接近傍晚,大半天就这么过去了。

    可事情还不算完结,这天注定是个忙碌的夜晚,在锦衣卫衙门里,直到入夜都是灯火通明,不断有人进进出出。

    书吏要把各种物件登记入册,统计银粮总数,百户和普通的锦衣卫则成了力工,将源源不断的金银、家私、字画等入库。

    虽然辛苦,可每个人都干劲十足,因为今天的收成不错,天子高兴,也会有赏赐。

    更何况,能在大明最有权势的部门任职,原本就是风光无限的事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