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枯五章 朝堂琐事-《味结膳缘》


    第(3/3)页

    按皇帝往常的脾气,说话的吏科都给事中已经领好几十棍,变为平民了。今天或许他酒瘾上来,或许犯困,却几乎没有理会,只是扭脸向赵志皋调笑,“赵首辅,给事中参了你一本呢。”

    说完自顾自在椅子上笑起来,表现得好像刚才那些话与自己无关。只留赵志皋老臣一位,在殿内僵直站着,一脸愠色转为尴尬。

    “臣,择时与吏科研商,想必此中有何误会……”这时赵志皋如果选择直接争辩,很大概率会像之前发生过的那样,落人以“为老却气度甚小”的口实;不争辩,这口气又咽不下,所以只能说日后亲自去吏科登门“研商”。

    站在赵志皋的角度,为官真的难,年近七旬,站在朝堂之上已近二十五年,又要为人,又要为官。到了这一朝,还有一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万岁,难上加难。

    有时候想想还不如学学王锡爵,脑里比谁都清楚是怎么回事,但就是顺着万岁装糊涂。

    皇帝感觉今天的过家家时间差不多就此结束,坐正了一些,“诸位还有何事,抓紧奏了,若无事,朕可有些饿了。”

    在场的众臣听到“有些饿了”时,面部表情已经无法合理控制,都咬紧牙口,腮帮鼓起,虽然呈禀的皆是小事无误,但在眼前的万岁看来,这些事竟比不上“饿了”?!

    但没有一人发作,自六年前国本之争以来,万岁一直如此,性格乖戾,阴晴不定。

    在场的众臣支持皇长子为太子的人,不在少数。参与过之前那场集体“请辞”请求册封的人,也尚有几位。

    万岁口头“允诺”过,皇长子为储君的册封大典,虽未定下日期,但确实就定在今年。这些人不想,也不敢因为自己的冲动言论刺激到这位九五之尊,若万岁再就此反悔,大明岂不又要迎来一朝嫡子已过束发之年、却非储君的奇怪时年?

    所以,无论多荒唐,也无一人计较皇帝此时的态度;而似乎,皇帝是知道这一点的——惹恼这些大臣,正好放弃立“都人子”(皇长子蔑称)转而立皇三子为储,或许郑皇贵妃对自己的态度就能有些转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