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之前组织初创,为了方便势力扩张,李维之前给领风者设置的门槛很简单,就只有一条: 只要是产生了迦娜信仰的人,就能成为领风者的正式成员。 这个条件看着难,但其实非常简单。 一个人可能白天被老板骂了几句,晚上回家捧着迦娜的小册子一看,觉得迦娜说得很对,终极理想很好——这就算有信仰了。 可等第二天老板又夸了他几句,说小伙子干得不错,好好干明年给你升职加薪... 小伙子一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不觉得苦不觉得累,觉得现在这样就挺好,理想什么的太遥不可及——信仰马上就又能没了。 这种浅信者是朋友,但还远远算不上战友,也当不了战友。 “所以,我做了一个决定:” 这个决定就是要“优化”一批信仰不坚的浅信者。 但李维当然不会像企业主一样,把他们当成人才输送到社会上去。 他们虽然信仰浅薄,但毕竟是有信仰、有理想,有希望成长为真正的领风者的。 所以:“我决定在领风者协会旗下,新成立一个组织——” “逐风者协会!” “逐风者?”大家细细品味着这个词汇。 一个引领风,一个追逐风,后者听着就像是前者的追随者。 李维这是打算,在总公司下面再设一个子公司? 没错,他的确是这么想的: 因为浅信徒的要求太容易达到,所以在迦娜的设想和推算中,祖安的200多万居民,未来完全可以都被发展为浅信级别的信仰者。 如果现在不对领风者的准入门槛加以改革,未来岂不是全民都是领风者了? 所有人都是领风者,那领风者还算什么“先锋”呢? 队伍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又该怎么保证? 于是,只听李维细细解释: “所谓‘逐风者’,便是由领风者协会所领导的进步人士的群团组织,是广大进步人士在实践中学习迦娜思想的学校,是领风者的助手和后备军。” “而这个组织的第一批成员,就将从我们中间诞生。” 这下大家彻底听明白了。 虽然李维用词比较隐晦,但大家还是能听得出来: 他打算优化一批不合格的领风者,让他们加入新成立的逐风者,给领风者当助手和后备军。 “那...谁是领风者,谁是逐风者,这又该怎么判断呢?”有人在意发问。 人都是想进步的。有机会的话,大家都想当领导,而不是助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