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般而言,不论是摇滚乐还是流行音乐,甚至是近年代兴起的hip-hop音乐,和电子音乐,都遵循着同一个构造规律,那就是主歌和副歌之间的组成,无非也就是名词之间的差别,例如摇滚以及流行等使用实体乐器现场演奏真实录制的歌曲,会使用‘verse’以及‘chorus’。 而大量使用合成器及电子制作手段的电子音乐,则又会将副歌称之为drop,但是其实本质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abab结构,也就是主歌、副歌、主歌2、副歌2。 但是《bohemian rhapsody》这首歌在我初听之初感觉到非常惊讶的是,它不一样,它有六个段落....或者说是六个完整的乐章,彼此都是主歌,没有副歌! 这六段分别是引子、民谣摇滚、器乐独奏solo、音乐剧、硬摇滚、以及最后一个乐章,outro,也就是收尾,尾声,那么这没有副歌之间的六个段落,所用的又都是相差甚远的不同风格,他们之间是否有联系呢?还是单纯的堆砌?】 【引子:阿卡贝拉的多声部结合走向。】 【首先,咱们先从引子来看,这个引子,其实一共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除了和声,还有旋律。 第一部分旋律的前两小节,也就是is this the real life,这一切是真的吗,is this just fantasy,亦或仅仅是幻觉,那么它的旋律如果要用一个形状来表达,第一小节就是完全平的,音的走向也是平的,为一条直线。 那么第二小节就是伴随第三个音的上行,和尾音的下行,可以呈现一个拱形,这两个小节,它是一组。 而后在看后面两小节。 caught in a landslide。 被困于山崩地裂。 no escape from reality。 无法逃脱现实的牢笼。 第四小节第三拍上的八分音符带来了一个不错的加花及细小的不同,但是整体结构,其实还是与第一二小节类似。 随后是后面的三个小节,与前面的开端形成了完全不一样的走向,这三个小节,暂时跳过,也就是从i'm just a poor boy,我只是一个可怜的小孩。 这一段开始的三个小节,这是一个作品的伏笔,接下来,我们会翻出来。 那么咱们再后面的两个小节,就又回到了规整的直线到拱形的走向和规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