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震惊众人(求追读)-《学霸的黑科技模拟器》


    第(3/3)页

    “虽然电磁波的速度是声呐波的100万倍,但在短距离侦察上对比并不明显,所以用声呐波也没问题。”

    “具体实现的方法,在这里很难给大家描述,我就说说效果吧。”

    众人都侧耳倾听,毕竟大家之前的方案,其实都是建立在光学摄像头数据处理上。

    通过拍摄图像的方式,让无人机识别人脸。

    现在陆晓却说,用雷达的形式也能识别人脸吗?

    听上去就不太可能。

    但接触了一晚上,大家也感觉到陆晓还是比较稳重的人,不会开这样的玩笑。

    “声呐波在遇到物体时,会反馈信息给雷达,正常情况下遇到人,我们最多知道有个人站在那里对吧?”陆晓问道。

    众人纷纷点头,声呐雷达其实大部分都是用在水中。

    比如探查暗礁、冰山、沉船、深海鱼群,当然遇到人其实也能探测出来。

    为什么大部分用在水中呢,因为电磁波在水中传导不太行,刚好声波有水传导速度很快。

    在空气中声呐面临各种噪声干扰,还有空气的传播速度是300米每秒,而电磁波的传导是30万公里每秒,差别巨大!

    这也是声呐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水里的东西的原因。

    不过现在声呐在陆地上其实也有大作用了,那就是用在机器人领域,还有无人驾驶领域。

    想想看蝙蝠就是因为特殊的声呐系统,即便几千只都在洞穴里,环境再黑暗,相互间也不会碰撞,更不会撞在山壁上。

    就知道声呐的潜力有多大了。

    只要数据能够处理,声呐能完美读取出物体的真实形状,只不过人类利用“数据”的手段太粗糙。

    即便在陆地使用声呐,地面复杂环境转化出的数据,干扰实在太多,根本处理不了。

    水中能够反射回波的物体较少,相互干扰也少,自然能很容易处理。

    陆晓提出用声呐,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用不了。

    “不行的,声呐干扰太多,要知道任何环境,都会相互反射声波,就和水面有无数岛屿当浪打过去的时候,水波会变得无比杂乱一样。”张兵摇摇头说道。

    陆晓已经有详细技术解决方案,而且以他现在的数学、信息学等级,很轻易地看出这次得到的算法有多强大。

    还是用水面的岛屿举例,假如水波荡开,会形成非常复杂的图像,这些图像如果处理好,就能知道岛屿和水面接触的形状。

    因为不同形状的岛屿,反馈出波纹是不同的。

    陆晓感觉这次模拟出的声波解决方案,和当初接触麦田怪圈也有关。

    模拟速度这么快,肯定是人生模拟接触的资料,用在了这次模拟上。

    以后要制造麦田怪圈,只要改进声波雷达,可能就可以制造声波武器。

    当然现在陆晓还没有模拟出方案,还需要一段时间。

    他准备先帮无人机实验室解决完声波探查人脸技术,就上山静修,等待麦田怪圈声波武器模拟结束。

    “地面使用声波获得信息最大的难题就是干扰,但最好的地方也是通过声波反馈回的复杂数据信息,既然蝙蝠都能处理山洞内复杂情况的数据,还有飞来飞去无数蝙蝠避免碰撞,只要我们找到办法,也能通过声波确定一个人的长相。”

    “不但能确定人的长相,我们还能确定地面的任何形状物体,地面有个小坑,蚂蚁洞的构造,都可以识别!”

    “我已经有灵感了,现在不如去实验室,让我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如何。”陆晓说道。

    众人已经震惊得张大嘴巴,蚂蚁洞都能识别,这是要逆天啊?

    而且声波识别人脸,以前没听过声波还能这么详细处理的。

    水里的声呐,其实都是检测到某些地方有物体,然后就标记一个光点。

    陆晓却是要用声波,实现软件层面的再次建模吗?

    那按照这个思路,陆晓应该是研发新的雷达,只要把这个雷达往地上一放,声波传递能够反馈信息的环境,都能被完整模拟出来!

    毕竟声波可不是水面和岛屿边缘的关系。

    声波是四面八方,上上下下同时传导。

    张兵喝啤酒喝得虽然脸有些红,但此时却来了浓厚兴趣,一拍桌子道:“好,我们去实验室,看看陆晓怎么弄,大家全都给我好好配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