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社会舆情-《罪理谜案》


    第(3/3)页

    “以安置伤员为第一优先,至于那些抢报道的记者,就别让他们进来破坏第一现场了。

    新闻发布会都在既定的组织流程之内,让他们在此之前不要发一些危言耸听的博眼球文章。”

    郎青山这两句话说得就非常的有水平,其本质意思就是想让钱浩伟压一压新闻舆论的强度,但给出的理由却是保护现场和维持新闻的真实性。

    只要新闻媒体方面不过分的渲染,那么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压力就会小很多,对于这件事情的后续处理,警局方面也会从容很多。

    若是任由舆论无限的发酵,社会各界的舆论汹涌澎湃,伤亡者的家属也在媒体的怂恿下哭天喊地的让政府主持公道,那么这样的各方压力,必然会让警局承受不可言状的巨大压力。

    若是市政府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命令警局限期破案,那么这件事情就变得十分的微妙了。

    先不说第五正有没有能力限期破案,就算最终省厅那边也被彻底的惊动了,调派下来更为强悍的刑侦力量过来协助办理此案,那又能怎么样呢?

    顶多就是人多一点,受重视的程度更高一点,将这个自爆现场的每一个可疑人员查得更加的通透一点。

    对于这种突发的社会暴恐案件,若是不能够在限期内破案,那么必然会导致l市市局承受莫大的压力和耻辱。

    只有让新闻媒体不至于太过于疯狂,分步的安抚受害者的家属成员,让受害者的感性情绪与办案过程之中的理性思维彻底的分开,才是最好的一种结果。

    在外松内严形势之下,本案的后续侦破也会显得更加的从容、稳健一些。

    案情都是靠真功夫一步步的磨出来的,限期破案的压力,在面对奇案、怪案的时候,往往只会起到反效果。

    查案、破案的都是活生生的人,是人都有生理极限,若是被压力给反噬了,必然只会迎来一个惨淡收尾的耻辱结局。

    当然了,这些都是理想的情况,就算官方有意的在缓解社会舆论的发酵程度,但是像爆恐案件这样的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其所导致的社会反响能力必然是极大的。

    官方可以部分压制媒体的报道强度,但是看报道的普通群众到底会产生怎样的激烈反应,这是谁也不能预知的。

    更何况,若是在受害者的家属之中出现一些性格比较极端的人员,自己主动联系媒体将事情给闹得沸沸扬扬,这也是任何人都不可预知的。

    最为恶劣的一种情况,就是有一些喜欢吃人血馒头的不轨团体,他们若是趁乱而来,主动的引导舆论走向暴动,这也是需要积极防备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