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奇货可居-《晚清第一枭雄》
第(2/3)页
若赖汉英还活着,洪秀全必会重用他。就算洪秀全死了,以赖汉英的国舅身份,也能团结大量太平军。
奇货可居,吴捷决心救赖汉英,就不能不顾忌杨秀清。若让杨秀清得知自己胆敢收留赖汉英,恐怕自己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历史上,赖汉英出京奔逃,走的是水路。但长江上都是太平军战船,水营又是杨秀清的嫡系,唯杨秀清马首是瞻。赖汉英出京后没多久,就被杨秀清掌握了行踪。
杨秀清派出杀手,在安庆追上了赖汉英。赖汉英不愿受辱,愤而投江死。
为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吴捷派人向赖汉英传信,要他在铜陵改走陆路。到时,他会派骑兵在铜陵接应赖汉英。
这一重任落在了左七军骑兵团团长周洋身上。周洋捻子出身,他率领三十个精锐骑兵,扮作捻子,从九江一路东下。
果然,周洋在铜陵接到赖汉英,然后沿长江南岸,策马急驰九江。
然而,赖汉英随从有五个赖氏族人,都是赖汉英亲信。他们冒死追随赖汉英,赖汉英不愿抛弃他们,恳求周洋带他们一同前往九江。
周洋无奈,只好照办。这样一来,多出来五个人,战马就不够用了。
按照计划,周洋一人两马,额外带五匹备用马。现在多出了五个人,有几个人只能分到一匹马。
骑兵急行军时,一般得一人多马,至少也要一人两马。这匹马骑累了,就换一匹马。有时候,骑兵还会额外安排一匹专门驮运行李的马匹。
只有一人多马,才能加快行军速度。
例如,大名鼎鼎的蒙古骑兵,曾经西征到西亚、东欧。蒙古骑兵往往一人五六匹蒙古好马,行军距离、行军速度惊人。
最夸张的一次,蒙古大将哲别(郭靖的师父)曾一夜急行军五百里,出敌不意地出现在花喇子漠国讹答刺城下,轻取该城。
杨秀清对赖汉英很重视,派东殿吏部一尚书李寿春截杀赖汉英。李寿春亲调一营老兵,星夜追击赖汉英。
东殿耳目遍布长江流域。李寿春很快便侦知赖汉英改走陆路,正在沿长江南岸向西行军,便也亲率五十骑兵追击。
李寿春的骑兵前锋在池州追上了赖汉英。
周洋的战马不够,力劝赖汉英舍卒保帅。他说:“国舅,事急矣。吴大帅冒险营救国舅,若被杨秀清侦知,后果不堪设想。国舅不如先让族人潜伏在池州郊外,咱们先急驰九江,日后再派人接他们来九江。”
赖汉英眼含热泪,说道:“周帅,这些族人冒着生命危险追随敝人。敝人虽然无能,却也不愿抛弃他们。若真的要死,我也要和他们死在一起。承蒙周帅好意,敝人不愿拖累周帅。不如周帅先走,我带族人潜入入池州乡下,剃发易服,潜行至九江即可。”
清军防范太平军甚严。若有疑似太平军者,池州官府就能先斩后奏。赖汉英此计,岂不自投罗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