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阴风起山雨欲来-《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


    第(1/3)页

    正是因为大宁的疯狂基础建设,消化了大宁的大部分工业生产产能,这才让大宁的各行各业都蓬勃发展。

    这就好比站在时代的大潮前,一头猪都可以飞起来。

    海伦海伦娜还在头疼如何与冠军侯联系上,毕竟她们是没有邀请,冒然前来。事实上她多了,宽河城也有商业局的办事机构,有专门招待外来商人。

    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也不全是所有的地方都是一片美好。比如现在,位于宽河城城南十五里堡,这里就是一个巨大的广场。

    经过流民安置点隔离观察,恢复性休养之后的流民百姓,他们虽然还是衣服破破烂烂,补丁摞补丁,不过却比关内的流民乞丐干净多了。

    而几名执役正抬来大捅杂粮饭和青菜,大家挨个上前去领。菜肴并不丰盛,不过油水足,大家吃得挺香。

    李信找人一问才知道,这些杂粮是各粮铺老板捐的陈粮,菜则是在各个菜市场收集过来的,当天没卖完就拉到指定地点,自然有人将它洗净煮好,成为这些无家可归的流民的盘中餐。

    流民们正吃着饭,一个管事的跑了过来,他拿着一个铁皮喇叭大叫道:“我们工地要招十个打浆和搬水泥的,一天管三顿饭,干的,两菜一汤,晚上有肥肉吃,工钱每天结一次,一天三十五文钱,谁有兴趣?”

    “我们镇要修一条水渠,需要二十个壮劳力!待遇跟他们一样,一天管三顿饭,干的,两菜一汤,天天有肥肉吃,一天三十文工钱,可以天天结,也可以等完工了一次性结清,想要工作的过来!”

    马上,那些年轻人三两下将饭盒里的饭菜通通塞进了肚子里,争着举起手:“我要!我要!我一把力气,干起活来一个能顶三个,选我吧!”

    李信旁边的一名执事感慨:“这帮流民运气真不错。”

    李信若有所思道:“不是运气问题看他们的反应,一点都不意外,由此可以断定,经常有人到这里来招工的。能将流民青壮尽数收为己用,让他们有工作,有饭吃,冠军侯治理地方之能,当真是无人能及。如果陛下能用他为相治理天下,大明百姓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当然,屁股决定脑袋,脑袋决定思维。

    以李信的高度,他认为刘明遇是大才,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事实上,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无论宽河也好,大宁也罢,这里缺乏一个关内比较显赫的阶级,那就是特权士绅和勋贵。

    如果士绅阶层存在,刘明遇什么事情都不用干了,每天只能跟他们扯皮去了。同样的方式,卢象升在北直隶做得就比刘明遇难万倍。就好比开垦出来的田地,马上就会有士绅拿着地契向官府告状,证明这些荒地是他们的。

    打官司吧?拖的时间长不说,最终结果肯定是士绅赢,毕竟,人家可以拿出证据。其次是士绅大户有钱,也有特权,更加贪婪。就好比现在的大宁,任何物价的制定权,都在大宁经略安抚使司,也就是刘明遇的手中掌握着。

    从粮食、布帛、以及钢铁、煤炭、砖瓦、木器等等,都不能超过市价三成销售,更不准囤积,这样的情况在关内,在士绅特权面前,根本就没有办法实现。

    虽然说,小冰河时期,对于北方的农作物产量影响不小,可大明很大,两京十三省不被影响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京城一石粮食可以卖到三四两银子,特别是崇祯二年的冬天,最高粮食涨到五两银子,而在江南,上好的大米卖不到七钱银子,成色稍差的大米才卖到五钱或六钱银子,几乎相当于北京的八分之一。

    既要防着士绅强取豪夺,也要防着他们垄断市场,也要防着他们扯后腿,可以说,难度太高了。

    平心而论,即使为了辽东的战事,崇祯皇帝把九厘的辽饷增加到一分二厘,既每亩地十二枚铜钱,如果放在大宁,只是一名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人小半天的工资。

    从用工的角度来算的话,大宁每使用一名工人,三餐是必备的,加起来一名工人要花费差不多五十钱。

    李信骑着骏马向前走,他现在工作就是负责统计各地的工程进度,在施工过程中,有没有苛待工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