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凑上去,俯身在他的耳畔,轻声问道:“你方才说的都是真的?” 方修微微一愣,不明白小女帝为何有此一问。 下一秒。 就听见小女帝用发颤的声音道: “那朕多帮你做些准备。” 说着,翻身做主。 方修抬眸看着红扑扑的脸蛋,一颗心不由季动起来。 与此同时。 冰冷的系统提示音不断响起。 【情绪值+2000】 【情绪值+2000】 ............ 转眼间。 已是七日后。 燕国三十万大军已经集结完毕,驻扎在燕国与雍州的交界处。 同时。 燕国派出使臣,来到长安,递交文书。 明确表示,限白起三日内离开周国,否则燕国就将伐乾! 并且,话里话外都在指责大乾穷兵黩武,无故侵扰别国。 当然。 当年周国入侵大乾,强占雍州的时候。 燕国也发出了类似的文书,指责周国。 只是,周国后来与乾国签订了停战的协议,没有继续入侵,诸国也就没有派兵干涉。 对于燕国出动三十万大军一事。 朝廷上下并非团结一心。 方相没有明确表态的情况下。 文武百官很快分为了三个阵营。 一个阵营以兵部尚书为首,主张无视燕国的威胁,屯兵雍州,准备迎敌。 另一个阵营以礼部尚书为首,主张答应燕国的要求,撤回白起。 剩下的人,则是不发表态度,看朝堂的事态如何发展。 因为方修至始至终没有明确的表示。 主和派与主战派一直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 毕竟燕国铁骑的威慑力太过强大。 就连方党的内部都出现了分歧。 并非所有方党成员都支持钱浩南,还有一部分同样主张求和。 至于理由...... 和当年太尉主张与吴国求和是一个论调。 无非就是敌人太强,新军太弱,两面为敌,难以为继。 经历了两个朝会。 主和派与主战派一直没有达成共识。 直到这一日的早朝。 之前没有表态的方修站了出来,明确的表示,泱泱大乾,不受任何人的威胁! 朝堂上的局势才发生了变化。 方党成员不必多说,即便是原先坚定不移主和的官吏,见到方修表态,也很快改旗易帜,为迎战燕国摇旗呐喊! 一些憋得不表态的官吏,看见决绝的方相,也都意识到了风雨欲来,争先恐后的表明,自己支持与燕国开战。 而原先以礼部尚书为首的主和的官吏,则偃旗息鼓,惶惶不安。 他们心里清楚。 方相憋了两个朝会都没有表态,目的显而易见,便是要看一看,谁想要向燕国妥协,从而将其清扫出朝堂。 打压主和派,凝聚人心,这是朝廷开战前常用的手段。 只是他们想不明白。 以方相在朝堂的影响力,为何还要做这样的举动。 要知道。 即便相当一部分官吏主张求和,只要方相开口,他们一样会听从方相的决议。 方相这么做,似乎没有意义。 但很快。 他们就明白了,方相这么做的原因.....。 /93/93442/29690767.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