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敬老院需要协调的部门有很多个,你是怎么想的?」 「宋叔,我也不瞒您,这事儿我跟我大伯商量过的,这钱基本上都是我奶奶拿出来的,如果是盖新的敬老院,前期的投入也都没有问题,我比较在意的是后续。」 宋志刚表示明白,这种事情,一旦做起来了,那就是不断往里砸钱的事儿。 毕竟他们要收进来的都是孤寡老人,如果有子女或者是其它的直系亲属,敬老院也是不收的。 「我建议你还是先定个基本条件,比如说什么样的老人能进来,什么样的老人不能进来,这总得有一套评定标准,也能让一些声音消下去。」 苏小软明白这个,相关的条件,她自然是早就已经列出来了,只不过暂时还没有拿出来公布而已。 「如果这是我自己投资自己来做,那相关的条件我会卡地更严格一些,毕竟,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更不能保证我每年都能有多少的收入。我还是要考虑量力而行的。」…. 敬老院建起来,前期苏奶奶活着的时候,这份儿钱自然就是要从她的收入里扣除掉的,可是后面呢? 如果哪天苏奶奶不在了,这笔钱又要有谁来承担? 如果是私有的,那就好办了,接下来也不需要国家费心了。 可如果是国有的,那问题也不太大,苏奶奶只需要每年拿出一定数目的钱来,余下的事情就不需要她来操心了,也不需要苏家再额外地安排各种人手,只需要定期地过来督察就可以。 但是如果是公私合有的话,那就会比较麻烦了。 苏小软考虑到了当下的政策以及县里的实际条件,觉 得还是弄成国有的比较合适,这样还能提供几十个工作岗位出来,而且到时候她再安排几个人进来监管,问题应该不大。 「我建议你还是要找张书记谈一谈,他对你的印象很好,羽绒厂一建起来,立马就解决了咱们镇上两百多个就业岗位,而且因为有了羽绒厂,镇上明显也繁华了许多,我听说你们那个镇子,要被列为后续五年的重点扶持镇。」 苏小软早料到会是这样。 毕竟有一家红星蘑菇加工厂,还有一家羽绒厂,这个气势就已经起来了,其它的乡镇,那是拍马也赶不上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