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答应了-《大明:从建文四年开始》


    第(2/3)页

    李景隆捏着兰花指翻开油纸包,打开里面的信。

    朱棣一直欠缺的不过只是进京之法,至于找谁游说,该怎么游说早就已经考虑充分了。

    在这封信中,朱棣把该说的都已说明。

    理解李景隆被朝廷委派平燕的无奈,宽宥两军交战时李景隆对燕军军卒造成的死伤,诚邀李景隆弃暗投明,并承诺将来会以燕军勋将相待于李景隆。

    言语委婉,诚意厚重。

    当时朱瞻基都已自个儿跑进城了,在那种紧急情况下,朱棣不仅自己对书信内容做了仔细斟酌,还请姚广孝帮忙做了润色。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只要李景隆有此心思,这封信份量足够李景隆解决所有的后顾之忧了。

    “天意如此,奈之如何。”

    李景隆叹了一口气,顿了顿紧接着,有些道:“燕王不就是想进城吗?需本公怎么做?”

    朝廷当下已是穷途末路,燕军破城只是时间问题。

    凡不是顽固者,就知该怎么抉择。

    即便不是秦锋弄这么一遭,李景隆怕都会选朱棣这边的。

    不过毕竟是从逆,总怎么都得标榜一下自己的无奈方能过了心理上的这一关。

    “曹国公敞亮!”

    秦锋并非朝廷的人,自不会有李景隆的负罪感,在李景隆同意后,笑得像朵花儿一样,毫不避讳的冲李景隆竖起了大拇指。

    之后,当即着重与李景隆何商议了如何能让燕军不费吹灰之力进城。

    朱棣既把游说李景隆之事交给了秦锋,那如何让燕军进城的这些细节自也就交于秦锋与李景隆协商了。

    不过,冥冥之中一切都是有天意的,秦锋这个穿越者的闯入虽产生了一定的蝴蝶效应,但既定大事件的发展仍旧没背离秦峰所熟知的历史。

    李景隆考量了半晌后,道:“明日就是六月十二了,金川门的守将还有谷王,另外拉拢军卒的同时,还得防止细作,这些事情的运作还需些时间,燕王若要进城至少也得在六月十四了。”

    这个时间与历史吻合,秦锋二话不说暂时拍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