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抢先一步-《大明:从建文四年开始》
第(2/3)页
随着陈瑛表态,原本准备领头谏言的李至刚紧随其后。
李至刚谏言本就约定好了附和着,他开后,马上又拥出了一大批谏言改北平为北京的朝臣。
两拨人马会和,支持者亲顷刻间壮大了不少。
这下一些中立派也开始附和支持。
没用多久,一些呈观望之态的人也加入了进来,这其中显著代表便是像解缙这种从建文朝归附至朱棣麾下,又想随朱棣披荆斩棘大干一番的朝臣。
北平作为龙兴之地,改北平为北京,定陪都实属有史记载正常范围内的事。
只要不是应天府关乎着大利益,担心定北平为此都动了自己奶酪,亦或者心中极不满朱棣者,其他人对这种正常范围内的事情几乎是不会存太多敌意的。
没用多久,便形成了绝大多数的支持率。
瞅着如此情况,朱棣也不再等了,直接大手一挥道:“既为众卿之请,朕该当应答,即日起各有司立即着手册立改北平为北京,定陪都之事。”
这只是朱棣同意了此事,最后决定至少还需朱棣敲定驻北京别都各衙门的人选。
朱棣是有迁都准备的,北平的经营较之于应天府会更重要些,自不能随便选派个人过去了事的。
敲定之后就此别过,朱棣回了华盖殿,众朝臣则回了各自公房。
六科的几个干事才一回公房,便聚集在了一块。
联络李至刚率众人谏言之事本是由礼科的给事赵纬负责的,现在被秦锋捷足先登,几人肯定是要先找赵纬说道说道的。
“李至刚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好的事儿,怎能让秦锋抢先了,本来一个迎合圣意的大功劳,现在倒好我们折腾了半天什么都没捞着。”
面对同伴的指责,赵纬也是委屈的很,道:“李尚书倒也不是个说话不算数的人,更何况这么大的一个功他又怎会拱手让给别人,况且我们说的是要等所有朝臣进了奉天门,陛下的銮驾至少要过了金水桥才会提,秦锋是在陛下的銮驾还没上金水桥时便谏言了,这明显是捷足先登了。”
他们考虑的是充分,但哪曾想到会被秦锋来这么一遭。
“那秦锋怎突然要提这个谏言,还是在这个时候,莫不是我们中有人通风报信。”有人直接怀疑。
这个巧合太大了,若非有人报信很难巧合到如此。
气氛短暂的沉默,随之才有人道:“秦锋是长孙侍讲,经常进宫,能迎合出圣意倒也不难,何况今日要做之事我们昨天才联络的,秦锋他即便知晓也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把那些勋戚联系起来的,怕是早就在做此事了。”
这个分析不无道理。
片刻后,有人带着疑虑,道:“莫不是我们有人中有人泄密。”
几人面面相觑,最终排除。
他们都是要随李至刚谏言的,他们亲自出面谏言所获利益可远比泄密给秦锋得的利益大的。
更何况,他们之间是有利益捆绑的,可不是想下船就能下船的。
“罢了,晚上下值还是请陈左都御史拿主意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