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宝钞的问题-《大明:从建文四年开始》


    第(2/3)页

    普通人的规划不过就是成家生子,再给儿子娶媳妇罢了。

    朱棣听着妇人的规划,脸上也带出了笑。

    他每天勤于正事,累死累活,不就是为完成普通人的这些规划吗?

    “那就恭喜了。”

    朱棣笑呵呵地道:“家里的工钱结算时是以宝钞还是金银,在下听说朝廷正在商议禁止使用金银。”

    “禁用金银?不让用金银了?”

    妇人大吃已经后,随后恢复了镇定。

    一个普通妇人,那里知晓禁用金银的危害。

    片刻后,淡淡回道:“孩子他爹每月结算工钱后,第一时间便在陈家的粮行买些粮食回来,从不让宝钞在家里过夜的。”

    说到宝钞,朱棣认真了许多,道:“为何?”

    妇人不是什么健谈之人,但朱棣问什么,她也都能够一五一十做了回答。

    “宝钞一天一个样,今天一贯还是两百文,明天就得变成一百文,若不把粮食存到手里,能买一升粮食的宝钞,不用多久半升怕都买不到了,反正想买其他东西的时候,以粮食交换也是可以的。”

    朱棣从妇人口中听到与秦锋如出一辙的情况,才更多了几分确信。

    “这么说来,很多人都是这样干的了?”

    妇人把叫小女孩搂在怀里,回道:“都是吧,我家那二小子回来说,前些日子有个老汉去铺里卖粮,本是两升的,可等邹邹巴巴的宝钞拿出清点后,只能买半升了,最后那老汉回家就上吊了。”

    什么?

    朱棣神色一变,起身道:“还有此事?”

    妇人叹了口气,道:“世道就是如此,我家那二小子说,店里掌柜看着老汉可怜还特意往高调了调呢,但宝钞就是那个价,不说店里买卖掌柜的,即便掌柜扥能做主,但谁家没有一家老小要养活,也不能人人都按宝钞原价去买粮。”

    不管从哪个角度说,此事都怪不着粮行的。

    朱棣不再言语,才刚润喉平复了一下心情,妇人紧接着又道:“这还算好的,就在这条街有户人家,家里殷实些,在门口开了个包子铺,平日卖卖早点什么,他们把赚来的钱买了些盐,自己一家又用不了,便把盐卖给邻里邻居的,其实若说卖也不算是卖,大部分的邻里都是拿东西换的。

    没多长时间就被官府发现了,官府非说他走私私盐,全家十几口都被砍了脑袋,最小一孩子不过才几个月大,连刽子手的刀长都没有,凡邻里买过盐的也都被带枷示众了七天。

    那几天正好还是一年最热的,我家也在其中,大小子替他爹去的,回来就大病了一场,也就是年轻恢复也快,其他好几家人自被枷众后身体便大不如前,有两家没过多久便都病逝了。

    这事儿过去了几年,人们才敢买些粮食存着将来办个实事什么的,就像我家那大小子娶媳妇,那都是以粮食当彩礼的,当日所用的东西也都是用粮食换来的。

    若不知宝钞越来越不值钱,又不敢把宝钞缓换了其他东西,我家那大小子早就能取了媳妇了,现在孙子也早就有了。”

    妇人一下便举出两例,那在妇人不知道的地方又有多少,在整个大明类似的事情又有多少?

    朱棣对宝钞的信心,终被削减掉了几分,也相信了夏元吉奏章中所说的宝钞贬值之害不亚于土地兼并,贪官欺压并非危言损听了。

    之后,朱棣情绪有些不高。

    水还没喝完,便提出告辞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