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杨柳当即就将自己的想法一一跟他说了,又掰着手指头跟他一一算了,到最后,杨柳得出结论:“这生意能干!只要做了这个,咱家就能挣一大笔。” 一向见多识广的杨青山被杨柳说的一愣一愣的,半晌都没理清楚。 到最后,他才迷迷瞪瞪问道:“这个……这个事儿村里……村里女人能干成不?” 想做裁缝可得学好几年的,就能拿针线就能做?要这简单,那人还找啥裁缝呀? “可以的,爹你相信我,这事儿你出马,我们这些日子就专门干这个事儿,天也要冷了,也没啥多少河蚌了,漂布的事儿咱先不做了。” 这会儿可真是没那么多精力干这个事儿了,还是先把布卖出去资金回笼更重要。 杨青山抿唇,琢磨了好一会儿,点了头:“玉米也收上来了,油菜也种下地了,不跳水地里活儿也不多,那我就去各家说说。” 得了杨青山的同意,杨柳心情大好,当即摇摇头,对杨青山道:“不能请那多村里人,她们对我一堆意见呢,要找能干的,不爱说是非的,针线活好的,人也踏实的,咱给十五个铜板一天。” “十五个铜板?这……这也太高了,壮丁打短工一天也才十来个铜板!”杨青山吓了一跳,对着杨柳道。 杨柳咧了嘴:“就是要给的价钱高,才有人争着抢着来干这活儿,咱们才能好好选。爹,您就带着我二嫂去找,她知道村里谁家媳妇针线活好人踏实,只要十个人。” “十个人咋干的完?得多请点。”杨青山摇头。 就是两天做一件衣服,一个月也得要二十个人呢。 “够了,要不是因为中间我还要成亲,都不需要十个人呢。”杨柳应道。 杨青山知道自个儿这闺女的脾气,想着等后头她知道来不及了,他再去多请一些人。 这事儿说定了,杨青山就赶忙回了自己房间,跟老太太嘀咕起来。 好一会儿后,老太太才红着鼻子走出来,深深看了眼杨柳,就扎进了厨房,跟着孟氏嘀咕了一会儿,这才带着杨青山跟孟氏一块儿去了村子里。 瞅着他们终于走了,杨柳赶到厨房,就见小贤正坐在灶台下,一手拿着火钳,一手的手背正擦着眼睛,小嘴还在打哈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