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疯狂拉分!林风使用能力!-《全球听证会:我成了秦始皇辩护人》


    第(2/3)页

    “能拦路的蟒蛇,其体型自然不用多说。”

    “而且各位应该知道,蛇并不像普通人了解的那么笨拙。”

    说道这里。

    一些沙漠国家,还有雨林国家的辩护人,在听到林风的话之后,满脸认同的点了点头。

    蛇虽在消化的时候不怎么动。

    但是在攻击的时候,却是高高昂起蛇头,攻击快如闪电。

    而这条白蛇,很明显是出来觅食。

    如果是消化的话,怎么会在大路上消化?按照蛇的习性一般都会选择善于隐藏的地方。

    刘邦竟然能以一己之力,单杀拦路蟒蛇。

    说明其武功,虽然不如项羽,但也绝对不会太差。

    而此时。

    林风也做出了最后的表态。

    “我认为,高祖的武功虽不如霸王项羽,但最起码也能打4分。”

    说完,

    林风看向那些监察者,等着最后的定夺。

    其实,在林风心中。

    4分,已经是有些虚高了。

    他从一开始,也没打算在武功这一项,让刘邦赢过项羽。

    虽然林风的目的,是让龙国获胜。

    但是在这一项,真的没法硬洗。

    不过话说回来。

    听证会,也有听证会的辩护技巧。

    林风虽然以前并没有从事过相关职业,但是经过第一场听证会,已经摸出了规律。

    如果那些检查者,给刘邦评4分,那自然最好。

    纵然那些监察者不会打4分,也绝对不会给太差的成绩。

    只要能打3分,就已经达到了林风的预期。

    毕竟在武力这一方面,刘邦是最弱势的,只要尽可能的拉近双方的差距,后面就能为刘邦争取更多分数。

    亚特兰蒂斯鱼人在听到林风的陈述后。

    他并没有立即定夺,而是后其他史前文明监察者商量了起来。

    过了大概不到五分钟。

    “经商讨决定,龙国辩护人给的分数无效。”

    “最终裁定,刘邦武力值,得3分。”

    说完。

    亚特兰蒂斯鱼人三叉戟轻轻一挥。

    在刘邦头顶的那个半透明面板上,武功一向,已经出现了“3”这个数值。

    目前总分。

    刘邦:3分。

    项羽:5分。

    然而,纵然是有2分的差距。

    林风和龙国民众们,心中也是暗暗松了口气。

    这个分数,符合林风的预期。

    至于龙国民众们就更不用说了。

    他们一开始,觉得刘邦能在这一项打个2分就已经不错了。

    能有3分,已经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与此同时。

    汉斯国辩护人汉斯的脸上,隐隐闪过一抹慌乱。

    他手中得到的史记,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而已,掌握的资料有限。

    对于他而言。

    能拉大双方比分的,只有两项。

    一个是武功,一个是仁义。

    只有在这两项上,尽可能的拉大比分。

    后续那三项,纵然被林风追回来,或许也能以很小的优势赢得胜利。

    然而。

    这第一项,竟然只拉出了两分的差距?

    对于汉斯而言,这个结果很显然远远低于他的预期。

    可是现在。

    那些监察者,已经打了最终分数,唯一的办法就是从仁义这个选项上,拉起分数了!

    想到这里。

    汉斯重新调整了一下情绪,试图迅速恢复到最佳状态。

    他对林风,一直都很客气,并没有我妻真二的那股戾气。

    正因为如此。

    汉斯的思路,也清晰很多。

    既然事情已经成定局,那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另一项有把握的选项,尽可能的拉出最大的分数差距。

    汉斯打气精神,看向林风:“林风先生,既然武功方面已经有了评判,那我们在说第二项——仁义!”

    仁义!

    汉斯的话一出。

    龙国民众们顿时心中一凉。

    “仁义?完了完了,这一项可比武功还要难洗啊!”

    “先不说史记记载了,单单是我们这些普通人都知道,刘邦是个市井无赖,不折不扣的小人啊……”

    “我是一个历史学家,刚刚看过部分史记,彭城之战后,刘邦亲手把自己的子女推下车逃难,而且在项羽要烹刘邦父亲的时候,刘邦竟然还要分一杯羹,这……完全和仁义不沾边,风哥这次可不好辩了。”

    “楼上的兄弟,你说的是真的吗?我们都没看过史记不知道啊。”

    “当然是真的,而且除了这两件事之外,刘邦后期残杀功臣,基本上为他征战过的那些将军,没有一个好下场的。”

    “啊?这不凉了吗……”

    “看汉斯必胜的表情,他们获取到的部分《史记》,应该有这方面的记载。”

    龙国民众们的心,顿时跌落到谷底。

    而此时。

    汉斯也摊开了手中的资料,开始向林风发难。

    “论仁义这一项,霸王项羽在功成名就之时仍想着衣锦还乡,告慰父老乡亲,可见其是一个忠义之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