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去香江-《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第(2/3)页
而且这批设备也不是给国家的,到时候都运回去在老家创业办厂,只是这些就暂且不必给这些记者细说了。
这家伙傻了吧?不少记者马上就由嫉妒变成了同情,我要是有这么多钱,肯定都留着自己花,脑子抽了才全都拿来买设备。
只是明面上,他们还得称赞李耒为了国家科技发展牺牲个人利益的光辉举动,不断送出溢美之词。
采访结束,记者们都很满意,新闻素材有了,看到别人发财享受的嫉妒也没了,一个个带上正大康地赠送的小礼物,高高兴兴的回去写文章。
按照他们的说法,这篇文章最快明天早上就能见报,如此具有宣传价值的新闻那家报社都不会拦着。
“阿耒,原本以为你只是技术水平高,没想到对宣传也这么精通,这下我更舍不得放你走了!”谢立人竖起了大拇指。
李耒依旧不接话,“谢总,现在已经开始搜集油棕树变化的信息了么?”
“我已经联系了集团期货部门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分公司,让他们马上开始调查!另外你的那笔钱已经完成了交易,全部购买了棕榈油期货,成交价是732令吉/吨!”
期货市场采取的是保证金制度,自带固定杠杆,比如天然橡胶是11%的保证金,对应九倍杠杆;大豆是13%的保证金,对应八倍杠杆。
棕榈油杠杆比较大,只要求9%的保证金,对应十一倍杠杆,照这么计算,那怕李耒没在最高点出手,仅仅在价格翻了一倍的时候就把自己到手的合约卖出,那也是十一倍的利润,两万块秒变二十多万。
要是在1750令吉/吨的时候卖出,利润还会更高,起码自己回老家创业的起步资金是不用愁了。
当然,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这么高的杠杆,意味着只要棕榈油期货价格下跌百分之八,李耒要么追加保证金,要么这两万块就打水漂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