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靓女先嫁-《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第(2/3)页
先前王光兴那些话再加上回忆中他日后所做的那些事情,李未不难猜出他的目的,这就跟当年他利用黄鸿年在全国各地拿下多家企业一样,以前政策不允许惠农收购其它企业,只能请黄鸿年帮忙,现在上级也不准王光兴把椰树化公为私,所以他就想借助惠农来实现这一目的,唯一不同的是黄鸿年当年先全资收购再加价转卖,惠农现在只是入股而已。
要说好处惠农肯定有,将来就算王光兴想让惠农退股,购买股份的钱也是要给够的,惠农可不会任人欺负,单纯从投资角度而言这笔生意亏不了!但李未想要的可不止这么多,要想顺利完成入股,惠农也得动用一些自己的资源,才能让上级批准,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只是为了赚钱那就太亏了。
“椰树的好不应该成为惠农入股的障碍,经济研究所的樊纲樊所长就说了,‘国有企业迟早要卖,既然如此,得先卖效益好的,不然,以后效益不好就没人要了’;北大的厉以宁教授也说了,‘国企改革中要靓女先嫁’,这么多经济学权威都表达了同样的看法,领导也没有反对不是?我们椰树现在就要做这个先嫁的靓女!”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王光兴可是研究了不少资料,随随便便就能拿出一大堆理论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抓大放小、化公为私同样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之前理论界已经进行了多次试探,王光兴所说的那两位只不过是其中的代表而已,除了他们还有很多经济学家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比如张维迎说,“许多国有资产是冰棍,不用也会自然消失的,只有运作起来才会产生效益;管理层收购国企,实现了产权和管理权合一的效果。即使是零价格甚至负价格转让,国家也不一定吃亏,因为很多国企都有很多的负债和职工负担,这就好比你带着女儿改嫁和你单身一个人改嫁时的谈判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
盛宏说的就更直接了,“不妨把这些公共财产看成无主之物,谁先把它拿来卖,这公共财产的产权就算他的;你如果正好当一家国有企业的厂长,就可以和主管部门合伙把这家工厂卖给有钱人,产权就变成私有了。”
至于这么做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他们同样很清楚,而且也不在乎直接说出来,比如厉以宁就说过,“为了达到改革的目标,必须牺牲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
他们丝毫不在意牺牲,因为牺牲的人就对不会是他们,他们是这场盛宴的参与者,厉以宁的家人就在改制中获得了大量企业股份,拿到了他们应得的一份;他们也不掩饰自己的屁股,直接就挑明了,“经济学家就是为利益集团服务的。”
但是不能否认,这些人确实有巨大的影响力,是可以影响到决策的,所以王光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虽然眼下国家允许惠农进行的试点只是收购中小企业,可如果遇到合适的机会,要是地方上支持,对方企业又有这个想法,迎娶一位靓女似乎也不是不可以吧?
“这几位专家的发言我也仔细研究过,可现在的环境,要想实施也是困难重重啊,先不说上级会不会批准,单就咱们本地都不一定会支持吧?”李未终于漏了一点儿口风,单纯入股赚钱他肯定不愿意,但要是能借着这个机会把椰树拿下,那么付出一些代价却是值得的。
因为椰树手上有其它饮料企业完全无法抗衡的资源,那就是遍布海南各地的椰树,这些椰林可是属于椰树集团的,其他饮料企业想要做椰汁饮料,要么原料不足,要么只能进口更贵的东南亚椰子,这才是椰树能长盛不衰的根本;现在王光兴是病急乱投医,才给了惠农机会,要是错过现在,惠农恐怕就没办法进入国内的椰汁饮料领域了。
“这个您放心,只要惠农愿意入股,我肯定能说服上级!”听到李未漏了口风,王光兴也是终于松了一口气,现在椰树改制的障碍不在本地,而在更上层,以他的能力,绝对可以说服椰树的控股方出让一部分股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