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深藏不露王夏卿-《大唐首座》


    第(2/3)页

    刚刚一直坐的随意的中官虽没起身,但腰背明显挺拔了不少,还礼也郑重不少,看向杨崇义的眼神也满意了不少,陪客就是脸面哪,反应的是主人对客人的态度,显然王缙还是挺让这太监满意的。

    其人官虽然不大,但晋阳王氏的出身却足以弥补,遑论他还有个进士科状头、名满天下的哥哥王维。

    在唐代读书人要想中个进士科实在是太难了,几千个各地俊彦贡生参加考试,一般录取不会超过三十人,最少的一次只有十七个,这比例简直了。

    能在这样的比例里考中已经很难,想要高中第一名状头更是难上加难,而以十九岁的年纪做到这一点,从而成为大唐开国以来最年轻的状头更是神之战绩。

    王维的牛叉已经使人们看他时的眼光超越了官职、出身的标准,他俨然就是一个神话。

    “令兄还在济州?”

    “是”

    “当年的黄狮子案……以令兄的龙章凤姿,又有岐王、玉真公主的赏识看顾,对了,听说极得首辅相公赏识的韶州张九龄也对令兄青眼有加,还京不过是弹指间事”

    “多谢中官吉言”

    “嗯”中官点点头将目光移了过来,柳轻候起身合十为礼,“山野小僧无花见过中官”

    中官再度点点头,这时几人左侧小几上红泥炉中发出的声响吸引了注意力。

    早就备好的红泥炉中几粒松果燃火正旺,散发出极淡的松木清香及偶尔的爆火荜拨声。

    炉上茶釜里煮着的终南山泉已开始涌起颗颗鱼眼般的水泡,一直紧盯着火候的杨崇义亲自上阵煮茶,一手轻挽博袖,另一手取竹勺往釜中放入细白精盐。

    等到釜中水开如串珠,以竹勺舀出一勺水旁置,换竹夹在釜中迅速搅动的同时将旁边细碾细筛过的茶末导入釜中漩涡中心。

    又片刻后,釜中山泉大沸,因放入了茶末的缘故泡沫飞溅。杨崇义将之前旁置的那一勺水添入其中,釜中水温稍降,但泡沫却愈发厚密。
    第(2/3)页